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象移对星载TDICCD相机成像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移是影响星载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相机成像品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像移对TDICCD像质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像移引起图像模糊和几何变形的机理,研究了像移降质的辐射和几何方面评价参量。依据TDICCD工作原理,建立了像移影响下TDICCD相机空变降质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形式、不同方向上的像移影响下的像质下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像移引起的成像品质下降是不同的。文章中提出的空变降质模型可以为后续的仿真及像移降质图像的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天TDICCD相机图像空间移变振动降质的复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一种航天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相机图像空间移变振动降质的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移变降质图像复原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退化模型和图像复原算法能有效处理航天TDICCD相机图像的空间移变振动降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TDICCD成像的速度同步分析和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拟星载遥感器的成像条件对靶标进行动态成像 ,分析TDICCD相机的实验室动态成像性能 ,并通过改变运动像的速度 ,研究TDICCD与运动像不同步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考察相机在推扫成像过程中 ,因推扫速度失配而产生的像移现象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 ,验证相机像移影响计算公式的推导结果。  相似文献   

4.
模拟星载遥感器的成像条件对靶标进行动态成像,分析TDICCD相机的实验室动态成像性能,并通过改变运动像的速度,研究TDICCD与运动像不同步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考察相机在推扫成像过程中,因推扫速度失配而产生的像移现象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验证相机像移影响计算公式的推导结果。  相似文献   

5.
空间相机亚像素精度的像移高精度测量是一项技术难题。文章针对高分辨率TDICCD空间相机的成像特点提出一种直接测量像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速图像传感器获取图像序列,然后采用基于局部上采样的相位相关法来测定亚像素像移变化曲线。Matlab软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噪声和灰度变化有很高的容忍度,其测量精度在图像信噪比高于10dB时优于0.1个像元。  相似文献   

6.
文章全面分析了TDICCD相机相对孔径选择的几个因素,与近年通常只考虑地面分辨率、 MTF、S/N和像移的影响,较少涉及图像混叠对像质影响不同,文章重点提出混叠对D/f选择的影响,并计 算得出理想条件下遥感系统参数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CCD相机由于平台振动造成的成像模糊问题,研制了一套光学稳像控制系统。利用高速CCD帧频高特点,结合基于图像的像移测量原理,设计了像移补偿闭环控制算法,实现了光轴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了相机稳定成像,提高图像清晰度。实验结果表明稳像控制系统动静态性能稳定,在一定带宽范围内有效减小甚至消除了平台振动对相机成像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成飞 《上海航天》2016,33(3):105-112
为使航天相机获得的遥感图像的视觉质量更佳,提出了一种有效而稳定的基于估算点扩展函数(PSF)的遥感图像快速复原方法。先用改进的刃边法快速估算PSF尺寸和形状,用直接边缘检测法处理,由自适应阈值算法抑制噪声产生的波动,有效减小了PSF估算的存储与时间开销。再基于预估的PSF,用非盲反卷积复原算法复原图像,通过带权补偿去模糊算法由正则化反卷积和高频补偿,有效抑制源于PSF估算误差的振铃现象。根据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对该复原方法与经典算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法在存在噪声和点扩展函数估计误差的影响时仍有良好的鲁棒性,图像质量提高幅度大,速度快,可行性高,已成功用于浦江一号(PJ-1)卫星的遥感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9.
王静  夏德深 《宇航学报》2011,32(11):2451-2456
遥感图像的退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斜采样方式下混叠、模糊、噪声对图像有效分辨率的影响,在贝叶斯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倒易晶胞的斜采样遥感图像复原方法。该方法基于高斯图像先验假设,首先根据斜采样图像获取系统参数对倒易晶胞的形状进行限制,获取混叠与噪声最小的频域覆盖,然后在Bayesian\|MAP(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 Probability )框架下建立耦合模型,通过迭代复原方法得到混叠、模糊、噪声最小化的图像。实验结果说明,本算法考虑了引起图像混叠的图像成像模型特性, 获得了较好的复原结果, 增强了图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双模式成像的遥感图像去运动模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观测载荷大多工作在颤振环境之中,这种颤振造成光轴偏移、像面抖动,由此产生的运动模糊对高分辨率成像与高精度探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空间相机像面去模糊的工作,大致分为两种方案:一种为硬件实时探测加硬件实时补偿,另一种为硬件实时探测加事后软件补偿。文章提出通过主成像相机的双成像模式获得低信噪比无抖动图像和正常信噪比模糊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手段从这一对图像中求得抖动信息(模糊核),并以此为先验知识指导模糊图像的复原,抑制像面抖动。这种方法既不需要补偿器件,也不需要探测元件和探测支路,并在图像迭代处理过程中不断修正模糊核,在初始模糊核有一定误差的情况下,同样可望取得良好的像面去模糊效果,对于遥感图像像质提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TDICCD相机数据采集与图像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一种TDICCD相机实时图像采集和微机快视系统,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3个模块:信号采集电路、图像存储和微机滚动显示部分。  相似文献   

12.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偏流角及其补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卫星遥感采用高分辨率TDICCD相机时,由于地球的旋转产生图像运动的偏流角,偏流角对这种遥感图像的质量影响较大,需要进行补偿,并通过遥感视线的校正实现。补偿的首要工作是确定图像运动的偏流角和遥感视线的修正量。基于航天器飞行动力学原理,本文求出了各种近地轨道的偏流角、偏流角角速度,把遥感视线的校正分成粗校正和精校正,并给出了修正量的确定方法。针对椭圆轨道和圆轨道情况的偏流角及修正量的计算,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星载TDICCD相机像移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给出了偏流角变化、速高比变化和姿态精度导致的像移量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的对应关系,结合卫星轨道和相机参数,在不同积分级数下引起的像移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积分级数的增加,像移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表现为偏流角及速高比的变化.为此,在轨运行期间须对其采取补偿措施,为保证高质量的图...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卫星可见光TDICCD相机的动态范围进行了研究,从成像品质的角度对动态范围提出了要求,并对相机动态范围在轨动态调整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未来空间相机动态范围设计的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TDICCD相机侧摆MTF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首先介绍TDICCD相机工作原理 ,分析了卫星侧摆引起像速度与TDICCD电荷转移速度不匹配 ,造成MTF下降 ,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敏捷卫星偏流角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景泉 《航天器工程》2012,21(4):16-20
TDICCD相机成像时为保证图像品质,要求对偏流角进行修正。文章针对敏捷卫星任意姿态角建立了在星下点成像、俯仰姿态机动后成像、滚动姿态机动后成像,以及滚动加俯仰姿态机动后成像几种情况下偏流角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敏捷卫星姿态目标计算当中,有必要考虑姿态机动带来的偏流角控制目标变化,以保证姿态控制精度。文章对敏捷卫星的偏流角控制设计、计算和测试验证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光学景象匹配基准图的滤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龙  缪栋 《上海航天》2000,17(1):27-31
对光学景象匹配制导的实时图与基准图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前人提出的实时图常用的滤波方法,认为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基准图的波波处理。然后根据基准图的特点提出了和同态滤波及最小方差滤波的两步法对基闪图进行滤波,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因薄云覆盖而引入的低频噪声的处理,并同时兼顾了图像的增强与恢复。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对于光学景象匹配基准图的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不同测图比例尺对测图卫星空间分辨率和交会角的要求和在使用三线阵延时积分电荷耦合器件(TDICCD)技术进行立体测绘时,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残留角将使测图卫星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劣化,提出了减小影响图像质量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