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Ni-7.3%Si-2.2%B合金快淬组织与深过冷快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_2O_3玻璃和纯循环过热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去除液态金属中的异质晶核,使液态Ni-7.3%Si-2.2%B合金获得了330K的过冷度。对比分析了该合金在低温基板上的快淬薄片与大体积深过冷试样的微观组织。借助计算机和红外测温系统,快速采集了熔体的再辉过程。数据处理发现,在深过冷液态金属的整个再辉区间,温度的上升速率呈瞬态变化特征,再辉时间随初始过冷度的提高而减小。最后,由再辉曲线确定出深过冷液态金属再辉过程中的固相分数与时间以及凝固速度与瞬时过冷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深过冷Ni-32.5%Sn共晶合金凝固过程中的再辉与组织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过热法去除异质晶核,使15g液体Ni-32.5%Sn共晶合金过冷度达395K(0.28T_E),借助快速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再辉现象及其与过冷、晶体形核和长大、以及凝固组织的关系,并对再辉过程中的结晶分数进行了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3.
Al-4.5%Cu合金的过冷及凝固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l-4.5%Cu合金在纯石黑坩埚中用卤盐熔剂净化后的过冷度及其在金属锭模中的凝固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粘度较大的半固态熔剂对合金的净化作用较强,可使合金在金属锭模中得到62℃的形核过冷度;金属熔体净化得到的热力学过冷度对合金形核及最终宏观组织的影响明显不同于激冷得到的动力学过冷度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在一定过冷度下,晶粒尺寸随热力学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磁悬浮熔炼的深过冷凝固技术实现了Ti-48( at%) Al合金的深过冷,获得的最大过冷度为295K.采用红外测温仪记录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数据,OM技术观察不同过冷度下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深过冷凝固过程中的再辉行为分析了该合金的非平衡凝固路径.运用负熵模型、经典形核理论及瞬态形核理论,研究了Ti-48( at%)Al包晶合金中初生相与次生相的形核与过冷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该合金熔体的β(bcc)相和α(hcp)相的临界形核功、稳态形核率、形核孕育时间和瞬态形核率的计算,并结合实验结果对β,α两相的形核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10K/s的较低冷速情况下,在整个过冷度(≤295K)范围内B(bcc)相总能作为初生相首先形核.  相似文献   

5.
深过冷液态金属的凝固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深过冷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研究的新进展,论及深过冷获得技术、晶体形核与快速长大、凝固组织形态转变、界面绝对稳定性与无偏析凝固、以及准晶和非晶形成。  相似文献   

6.
深过冷快速凝固Fe82.5Ni17.5合金的组织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使Fe82.5Ni17.5合金获得了330 K的最大初始过冷度.结合理论计算和组织观察,对Fe82.5Ni17.5合金在深过冷条件下的凝固行为和组织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冷度△T<63 K时,合金的凝固组织为粗大的树枝晶;当63 K<△T<158 K时,凝固再辉所产生的重熔效应非常强烈,受此影响,初生的树枝晶被熔断,形成了细化的粒状晶组织;当过冷度进一步增大至158 K<△T<203 K时,再辉所产生的重熔效应大大降低,凝固组织进一步演变为发达的树枝晶组织;而当△T>203 K时,凝固组织的晶粒细化源于快速凝固体积骤变所产生收缩应力导致的初生枝晶碎断.  相似文献   

7.
孙强  马原  高炎  高强  厉彦忠 《航空动力学报》2023,(12):2905-2911
从燃料密度、显冷量和贮箱增压压力等方面阐述了采用过冷液氧推进剂的性能优势。以获取66 K过冷液氧为目标,从低温工质消耗、功率消耗、系统复杂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对液氧抽空减压、负压液氮浴换热和氦制冷循环3种过冷方案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对比。针对液氮浴过冷技术进一步对比了单级与两级过冷方案,最终建议采用常压+负压两级液氮浴过冷方案获取66 K深度过冷液氧,并基于该方案搭建了半工业级液氧深度过冷验证平台,成功将液氮过冷至66 K以下。试验表明在0~3 L/s的液氧流量范围内,由于管道漏热,液氧过冷加注过程中其温度随着流量增大而降低。本试验验证了两级液氮浴过冷方案的可行性,为低温火箭发射场推进剂加注系统升级提供了理论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低温推进剂过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低温推进剂3种过冷方式(换热过冷、抽空减压过冷和冷氦气鼓泡过冷)的过冷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其利弊,在地面全过程过冷加注时推荐采用抽空减压过冷对低温推进剂进行冷却.基于热力学理论推导了低温推进剂抽空减压过冷时耗液量、制冷量、抽空时间和泵最低抽速的表达式.研究得出低温推进剂耗液量主要用于自身温降,抵消外部漏热和贮罐材料比热容所占比例很小,如液氢自身过冷、材料比热容和外部漏热所占的相对耗液量分别为10.94%,0.38%,0.098%.推荐采用变物性算法来精确计算低温推进剂耗液量,可降低运载火箭发射成本,提高低温推进剂利用率,与现有公式对比,其相对误差为18%.   相似文献   

9.
非平衡凝固是过冷条件下水滴凝固过程的重要现象。本文针对飞机结冰过程过冷水滴的非平衡凝固效应,发展了改进的凝固特性预测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并自行搭建了实验系统,开展了所建过冷水滴凝固模型与数值预测方法的实验验证。研究表明,所发展的改进模型可有效表征水滴过冷阶段的非平衡凝固效应,因而对冷水滴凝固速率的预测有较好的改进;当过冷度为0℃时,过冷模型退化为传统模型。基于所建方法,开展了过冷度及冷却条件对水滴凝固特性的影响分析,获得了不同条件下水滴凝固过程的温度分布及相界面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过冷度越大或水滴尺度越小,凝固速率相对越高;在考虑非平衡凝固效应的条件下,过冷水滴凝固速率要高于不考虑非平衡凝固效应的工况。相关研究可为结冰热力学模型的改进,以及结冰特性的精细化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俊明  周尧和 《航空学报》1988,9(11):547-553
 本文对锶变质铝硅共晶生长过程进行了讨论,变质铝硅共晶固液界面处,溶质扩散过冷和曲率过冷仅是固液界面总过冷的一小部分,界面总过冷受生长速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可以认为生长过程中共晶固液界面处于偏离平衡的某一定态,这一定态同生长速度和温度梯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econventionaldirectionalsolidificationisconductedatapositiveinterfacialtemperaturegradient,andseveralkindsof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净化Ni_(75)B_(17)Si_(8)合金液的方法以及净化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净化工艺消除合金液内的异质质点可提高合金液的非晶形成能力;釆用净化和急冷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了20×10×0.5(mm~3)的Ni-(75)B_(17)Si_(8)非晶合金试样。  相似文献   

13.
杨根仓  孟岩 《航空学报》1993,14(9):508-511
采用无机盐类净化剂,在高频电磁悬浮熔炼装置上对大体积Al83Y10Ni7合金进行净化处理,获得了78.1℃的大过冷度;使用DSC技术和常规金相方法分析了深过冷熔体中的晶体形核和凝固组织。实验结果表明,在熔体的强制对流条件下,适当配比的无机盐净化剂有较强的微观净化效果,并使其微观组织明显细化。在自由凝固条件下,深过冷液态金属的细化效果仅受控于形核过冷度,与其体积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4.
刘峰  杨根仓  郭学锋 《航空学报》2001,22(4):321-325
以 Si O2 玻璃粉、分析纯 Zr O2 粉为粉料,分析纯 C2 H5OH,Zr OCl2 · 8H2 O,去离子 H2 O与分析纯Si(OC2 H5) 4按 4∶ 0.1 1∶ 3∶ 1的摩尔比配制的前驱液经 3 5℃,1 80 min水解 -聚合反应后形成的 Si O2 -Zr O2溶胶为粘结剂,H3 BO3 为软化剂,用熔模制壳技术在壳型内壁制备了 Si-Zr-B基底涂层。利用溶胶 -凝胶原理,以 Si O2 -Zr O2 溶胶中加入 H3 BO3 形成的 Si O2 -Zr O2 -B2 O3 溶胶为原料,经浸涂 -分级热处理和 80 0℃玻璃化热处理后,在基底涂层表面制备了适宜厚度的同成分玻璃薄膜涂层。将涂层在 1 5 0 0℃保温 3 0 min后,XRD结果表明,涂层的析晶量仅为 1 %~ 3 %,具有很高的高温结构稳定性。过冷实验表明,DD3单晶高温合金可在该 Si-Zr-B涂层壳型内获得最大 1 4 0 K过冷度,完全可以实现深过冷快速凝固,证明 Si-Zr-B涂层具有良好的非催化形核惰性。  相似文献   

15.
超洁净环境中三维非晶态凝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洁净环境对 Zr41 Ti14 Ni10Cu12.5 Be22.5 合金进行电弧熔炼,在 1 0 0~ 1 50 K/s的慢速冷却条件下,成功地制备出厚度大于 1 0 mm的非晶合金。这是一种在超洁净环境中的部分无容器凝固,可以获得较大过冷度。随着熔炼过程中氧含量的增多,由于合金表面被氧化,氧化物作为异质晶核强烈促使液态合金结晶。利用红外测温方法快速检测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非晶的形成。通过分析润湿角因子 f(θ)对合金形核与结晶过程的影响,获得了非晶态凝固所需临界冷却速率 Rc 与润湿角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