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便于机动部署和快速响应等优点,是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的主要动力装置和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的重要动力源。介绍了世界各国现役典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采用的先进技术,分析了西方航天强国与我国的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针对我国航天发展及国防装备需求,提出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如何发展、研发工作如何开展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为我国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在冷战结束后的政治、军事环境下固体发动机应用领域的动向和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特点,重点了发动机设计及固体推进剂、壳体、喷管、点火系统等单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9种最具代表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特征、研制过程、地面试验和飞行情况,这些发动机分别应用于中国的探空火箭、运载火箭上面级和应用卫星变轨系统。文中还简要地评述了中国固体推进各单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制定设计条件是很必要的,这些设计条件具有三个新颖独特的特征: (1)固体推进系统首次用于载人宇宙飞行。 (2)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当今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3)固体推进系统首次设计成可回收修复并重复使用。这些新颖的特征规定了在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需要采用以往的成熟工艺及制造方法,保证可靠性是头等重要的。本文评述了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从用于STS-1飞行的原设计到目前研制的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石墨环氧纤维缠绕壳体。  相似文献   

5.
固体贫氧推进剂与固冲组合发动机组成一种新的推进系统,可使推进系统比冲成倍增加,固体贫氧推进剂具有氧化剂含量低,金属燃料添加量增加的特点。目前,固体贫氧推进剂可分为贫氧烟火推进剂和贫氧复合推进剂两大类,每类各有其优缺点,文中讨论了固体贫氧推进剂的评价指标并对其配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前言空间推进系统是指在100公里以上高度工作的推进装置,它可以包含一台火箭发动机,也可以由几台火箭发动机组装而成。该系统按用途分为两类:第一类用作运载器,包括由液体(或固体)发动机组成的各上面级以及由固体(或液体)发动机组成的远地点推进装置;第二类用作辅助推进器,包括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空与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技术委员会对美国固体火箭工业能否满足未来航天事业需要所做的评价。文章回顾了固体火箭在美国航天史上的作用;讨论了现有固体火箭在未来航天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对新型固体火箭的要求和继续研究和发展固体火箭推进技术的必要性。本文强调了保持美国固体推进技术及其应用的领先地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出于安全的需要,也是为了与其它国家争夺发射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研究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问题.建立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设计优化相关学科模型,包括总体学科、推进学科、气动学科、质量学科和弹道学科模型,构建固体运载火箭协同优化设计框架;提出含序贯策略的改进协同优化方法,解决固体运载火箭学科间耦合变量过多带来的系统级设计变量规模过大问题,实现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仿真结...  相似文献   

9.
阿里安5的推进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固体推进剂发动机、低温主级的火神发动机和可贮推进剂级的沃坦(Wotan)发动机。 一、固体推进剂发动机 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是两个固体加速级(即助推器)的主要部件。这种发动机长26米,直径3米,重约260吨,其中230吨为推进剂。  相似文献   

10.
“西北风”导弹推进系统由两级固体发动机组成:一台用于发射;一台用于飞行。本文介绍该推进系统的主要要求、设计特点和飞行发动机壳体的缠绕工艺,以及为验证发动机和研究该推进系统性能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进行的全部试验。  相似文献   

11.
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始终是推进航天技术和探索未知空间的重要支柱,固体火箭发动机以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常被选作推进系统,针对航天工程中火箭运载、在轨维修和精确制导等技术的需求,重点梳理了多年来美国、俄国、日本、欧洲和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以火箭运载和精确制导为临界点,将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大小型区分,基于整体式和分段式的特点,列表对比了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度、直径、推力等重要技术参数。沿着时间的发展主线,概述了小型单/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参数、飞行测试结果等。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技术差距,提出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火箭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1992年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13日在浙江建德市举行,会议代表70来人,交流论文50余篇. 代表来自固体火箭推进专业的教学、研究、研制、使用等单位.论文内容涉及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各个方面.所以,这是固体火箭推进专业的一次盛会,检阅了我国固体火箭推进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学术和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四月十日发射的印度卫星-1A 正在对一种综合式双组元推进系统进行首次航天试验。该双组元推进系统既能完成通常由固体远地点发动机执行的功能,同时还能  相似文献   

14.
在这20世纪的最后年代里,固体火箭技术在美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许多需求,构成严重的挑战. 最紧迫的需求有;①新的大型低成本航天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②扩展太空使用范围的先进轨道转换级;③用于未来战术武器推进系统的低信号、高能量、低敏感固体推进剂.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强固体推进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融合国内多领域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固体推进技术快速发展,探索跨领域技术创新对固体动力的促进作用,拟于2020年7月下旬在贵州省遵义市(具体时间地点以后续通知为准)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七届学术年会。受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六研究所承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科技委推进技术专业组、上海市宇航学会推进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办。年会将邀请国内航天、航空、兵器等领域固体推进技术的知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强固体推进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融合国内多领域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固体推进技术快速发展,探索跨领域技术创新对固体动力的促进作用,拟于2020年7月下旬在贵州省遵义市(具体时间地点以后续通知为准)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七届学术年会。受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本次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〇六研究所承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科技委推进技术专业组、上海市宇航学会推进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办。年会将邀请国内航天、航空、兵器等领域固体推进技术的知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飞行器总体设计约束、轨道设计、气动特性与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飞行器固体火箭助推器总体/气动/轨道/动力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模型和设计优化模型。采用传统设计优化方法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进行了固体火箭助推器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单学科的最优设计不等价于飞行器总体多学科的最优设计;与传统设计优化方法相比,MDO方法一次设计优化就可得到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得到内外弹道相匹配的助推器最优推力-时间曲线。传统设计优化方法需要飞行器总体和固体推进学科两个设计优化过程不断迭代协调,容易漏掉满足飞行器总体设计指标的最优设计。采用MDO方法,可提高固体火箭助推器的设计质量,大大减少设计迭代次数,从而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8.
20 0 4年 9月 7日~ 10日 ,第五届海内外华人航天科技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此届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太学会 (台北 )、美华航太工程师协会联合主办。同时 ,得到何鸿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和西北工业大学的支持。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 80余人。此届会议共收集论文 10 8篇 ,主要涉及航天器、运载、结构材料与微重力科学、航天技术应用、航空技术、航空动力学及推进系统等领域。涉及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有姿态动力学研究与发展、激光固体推力器研究 ,固体火箭发动机批生产研究、预固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6日、7日,国内固体火箭推进领域内高学术水准的“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委会第24届学术年会”在烟台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和西安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会议主题为“固体推进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新进展”。会议共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固体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发展用于机动、隐蔽的固体导弹的动力装置,发展无烟推进剂及发展航天大型助推器和运载火箭顶级。文中还以FG-15远地点发动机为例介绍了我国固体推进技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