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氧酒精多管点火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管同步点火是塞式喷管的一项关键技术,介绍了气氧酒精多管点火器的设计和试验情况.研究了推进剂的混合比、点火器的工作时间、燃气导管的材料和几何尺寸、点火器的冷却方式,以及补氧燃烧措施对多管点火性能的影响,同时对高空情况下的点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确定了多管点火器的工作参数,实现了可靠的多管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2.
应用气动谐振的气氧、煤油点火器的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多次可靠起动,将气动谐振点火技术应用于气氧煤油的点火.提出了两种应用气动谐振的气氧煤油点火器方案:直接点火方案和间接点火方案.在直接点火方案中对气氧与煤油同轴喷入和煤油由顶部喷入两种不同的点火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在间接点火方案中对点火火炬为富燃和富氧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研究表明两种方案均实现了多次可靠的点火并生成了稳定的点火火炬.通过对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工程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存在的技术难点的分析,认为富燃情况的间接点火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并有望在短期内达到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发动机爆震波点火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各种点火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各种点火技术方案应用于未来先进推进系统的多管多次点火系统的可行性,讨论了各种点火技术应用方案的结构形式.对爆震波点火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气氢气氧爆震波点火的简化理论分析模型,对其在实际液氢液氧发动机中应用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爆震波点火技术可以由低压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的爆震产物,爆震波以高马赫数速度传播,迅速到达各点火位置.爆震波点火技术具备良好的同步性能和简单的结构方案形式,适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多管多次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4.
将气动谐振点火技术应用于塞式喷管发动机多推力室的多次同步点火,研制了新型的氢氧谐振点火器. 通过对点火器的点火响应时间、点火延迟时间、多次点火的重复性以及点火器寿命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了新研制的点火器具有起动快、点火延迟时间短、多次点火重复性好、寿命长等特点.采用2个点火器联试的方式进行了5次同步点火试验,研究了连接管路对同步性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同步性时差的方法,结果表明氢氧谐振点火器完全可以满足塞式喷管发动机多推力室同步点火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N_2O/C_3H_8点火器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氧化亚氮与丙烷的点火特性,首次提出了N2O/C3H8火炬式点火方案,设计、加工了点火器,并组建了点火实验系统,在不同的流量和余氧系数下进行了点火实验.结果表明:点火方案可行,喷嘴设计合理,雾化效果和余氧系数是决定点火器能否点燃的关键,余氧系数在0.222~0.321内点火器能可靠地被重复点燃并形成稳定的点火火炬.实验为N2O/C3H8点火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以后实现该点火器对发动机的成功点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颖机动变轨化学火箭发动机头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轻型、可靠、环保的空间站机动变轨发动机,在氢/氧液体火箭发动机头部设计中引入了新型气动谐振点火技术.结合发动机推力室设计以及同轴氢氧谐振点火器研究,确定了用富燃的谐振点火火炬与剩余主体氧气再燃烧的发动机头部整体方案.通过对几种主氧喷嘴下发动机头部结构方案研究,选定了主氧喷嘴结构形式.针对发动机要求快速起动、点火响应时间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几种研究实现途径,包括谐振加热装置的结构形式优化、参数匹配优化、材料改进以及点火组元进入时序研究等,以提高气动谐振装置的加热速度及点火能量集聚效率,最终实现了发动机起动时间达到0.2?s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凹槽火焰稳定器的煤油超声速燃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直联式超声速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煤油的超声速燃烧试验,使用了4种不同结构的凹槽火焰稳定器和多种直径的煤油喷嘴,煤油当量比0.24~1.32,引导氢当量比0.53,在多种工况下均实现了煤油的成功点火和稳定燃烧.通过测量燃烧室壁面静压分布比较不同工况下煤油燃烧性能.研究发现:凹槽结构对煤油的点火性能影响较大,较大的凹槽长深比更有利于煤油的点火,部分凹槽能在无引导氢条件下实现煤油自燃点火;试验中使用的4种凹槽均有较好的火焰稳定效果,煤油燃烧时燃烧室壁面压力平稳;煤油当量比是影响煤油燃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在煤油当量比相同的条件下,较高的喷注压力能够提高煤油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8.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对航天器影响较为严重的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抗原子氧侵蚀的性能, 依据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 采用这种新型聚酰亚胺薄膜制备了二次表面镜, 利用地面模拟设备对热控涂层进行原子氧暴露试验, 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耐原子氧侵蚀性能. 此外, 真空elax-elax紫外、真空elax-elax质子、真空elax-elax电子辐照等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表明, 这种耐原子氧聚酰亚胺薄膜二次表面镜热控涂层具有良好的空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超燃燃烧室等离子体点火和火焰稳定性能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研究热等离子点火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的应用,在来流马赫数2.0工况下,针对乙烯和氢气两种燃料,进行了超燃环境中等离子体点火的试验和仿真研究.在来流总温1 500~1 950 K,燃料当量比0.1~0.55范围内对等离子点火器的点火和改善燃烧性能的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氢气和乙烯燃料,等离子体点火器使两种燃料的点火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点火延迟时间大大缩短,燃料着火范围扩大、贫燃极限当量比降低.但未观察到其在加速掺混以及改善燃烧性能方面的明显作用.进行了与乙烯燃烧试验对应的数值仿真工作,选用了两种乙烯化学反应模型进行对比研究.仿真结果显示:8步9组分反应模型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而3步6组分反应模型过高的估计了反应剧烈程度,燃烧室压力值偏高,压力起始上升位置偏向上游.所用的8步模型比3步模型更适合于超燃燃烧室中乙烯反应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扫描     
FREGAT上面级再次试飞成功 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于 3月 2 1日 1 8时起飞 ,约 9min后火箭与其携带的 FREGAT上面级分离。之后 ,该上面级发动机点火 ,将其携带的 1颗试验用的模拟星送入近地轨道。发射后 75min FREGAT上面级再次点火 ,将模拟星送入大椭圆轨道。此次飞行试验的成功 ,为俄罗斯今年 8月发射的欧空局 4颗团星 - 2扫清了道路。 2月 ,FREGAT曾成功地试飞过一次。美国一个独立小组建议简化发射规则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航空航天工程的一个独立小组最近称 ,美国空军可以简化其发射规则和要求 ,从而更高效、更便宜地进行发射…  相似文献   

11.
铁磁流体润滑的轴颈轴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铁磁流体润滑的三垫浅腔轴颈轴承进行了研究。轴承两端具有铁磁流体密封。三块瓦中有一块是可变形的弹性瓦。使用Reynolds方程和弹性瓦变形的关系式,得到了轴承的理论特性。对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令人满意地符合。研究结果表明,铁磁流体轴承比普通滑动轴承具有一些优点。它们在运转中没有端泄和不需要任何供应系统,所以它们与滚动轴承一样地简单。可以变形的弹性瓦使得轴承具有更好的性能并且拓宽了它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空心微珠用于环氧树脂抗原子氧剥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航天器用树脂基材料抗原子氧剥蚀的方法,即在航天器用树脂基材料中添加与原子氧不反应的超细颗粒材料,用于提高其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在制备出超细空心微珠颗粒增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原子氧暴露实验,发现空心微珠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同时,空心微珠的表面性态对制备的复合材料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硅涂层的抗原子氧剥蚀能力,采用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ZnO微粒,在聚酰亚胺薄膜基材表面制备出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通过原子氧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纳米ZnO微粒可以均匀分布在有机硅涂层中,有效消除有机硅树脂成膜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经过原子氧辐照试验,没有保护涂层的聚酰亚胺基材的质量损失较大,而涂覆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其质量损失和微观表面形貌变化很小,并且随着涂层中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其抗原子氧剥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简讯     
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关键性的飞行准备点火获得圆满成功据外电报道,今年2月20日,美航宇局在卡纳维拉尔角39A发射台上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起飞前最后一次关键性的飞行准备点火试验。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为航天飞机在4月初的首次飞行开辟了道路。这次点火试验共持续了20秒,目的是检验航天飞机各系统、地面辅助设备和工作人员是否已做好实际发射的一切准备工作。在这以前,三台主发动机虽已在试车台上做过  相似文献   

15.
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点火试验,自从1979年11月4日的试验失败以来,一直处于停顿状态。事隔四十四天之后,即在12月17日,航天飞机主发动机试验模型的三台发动机成功地完成了550秒的金周期静态(static)试验点火。这一成功标志着,航天飞机的计划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据美航宇局报告,试验点火结果达到了所有的试验指标。三台发动机分别在100%、  相似文献   

16.
试验     
《太空探索》2011,(12):51-52
联合空地导弹进行火箭发动机设计成熟度验证试验近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完成了联合空地导弹上的少烟火箭发动机的首次发射试验,对这种发动机的性能和设计成熟度进行了验证。试验时该发动机全程点火,获得了预期的推力水平和调节速率,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烷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抗原子氧剥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的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把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并对所制成的环氧树脂试样进行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烷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试样表面在原子氧的作用下生成了一种三维网状结构,该结构有效地阻止了原子氧对底层材料的进一步剥蚀,使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明显下降.50h实验之后,添加了质量分数为25.0%的有机硅烷,该材料的剥蚀率约为纯环氧树脂的25%.   相似文献   

18.
阿里安5火箭助推器点火试验成功试验是6月20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进行的,高31.2米、直径3米的固体燃料助推器准确地运行了130秒钟。阿里安5火箭的动力部分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构成。阿里安5火箭助推器点火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软隔板双脉冲发动机二级点火延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软隔板双脉冲发动机的试验研究时发现,二级脉冲出现远远超过指标要求的点火延迟.为了改进这种状况,从点火药量和隔板厚度两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增加点火药量使得隔板破裂太快,能量过早地释放;而单纯增加隔板厚度使得隔板不能按预定位置和方式破裂,影响工作性能.最终结合软隔板双脉冲发动机的工作特点,从两方面同时改进,达到了比较合理的点火延迟.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新的抗原子氧剥蚀技术来提高航天器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即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中加入不与原子氧反应的超细空心微珠颗粒制备出能抗原子氧剥蚀的复合材料.通过对空心微珠/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原子氧剥蚀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发现空心微珠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在60 h的原子氧试验中,加有空心微珠的复合材料的原子氧剥蚀率可以减小到未添加空心微珠材料时的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