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空间静电放电传导干扰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空间静电放电 (SESD)传导干扰的集总单元模型 (LEM )分析方法 ,提出了空间静电放电源电路等效模型、航天器结构LEM模型和星上电缆LEM模型的建模方法 ,对实际卫星平板型天线系统的SESD传导干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EM方法用于航天器SESD传导干扰分析是有效的 ,通过对静电放电传导干扰的分析 ,可以确定放电诱导的瞬态电流及其感应电压的去向及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模型最优融合的双星定位系统一体化精密定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卫星动力学模型复杂且不准,考虑到卫星定轨中待估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最优融合的双星定位系统一体化参数建模的近地卫星精密定轨新方法.利用节点自由分布B样条描述卫星运动,实现了对卫星粗略动力学模型的抑制作用;同时结合双星观测模型,使该方法转化为关于求解卫星轨道样条表示参数和定轨系统误差的多模型融合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通过引入模型结构确定最优融合权值的选取准则,在最小二乘准则下,采用非线性最优化方法搜寻样条的最优节点分布,得到了待估参数的最优估计,完成了近地卫星的精密定轨.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不仅提高了卫星的定轨精度,而且使状态估计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星的电推力及力矩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电推卫星的姿态轨道动力学方程.利用此模型描述全电推进卫星的姿态运动状态及轨道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卫星的运动性能,该模型已应用于我国亚太6E卫星研制中,应用该模型对卫星进行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符合测试及分析结果,且该卫星在轨控制效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光压摄动对卫星姿态轨道耦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卫星对地测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对卫星轨道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 目前Topex, Jason-1, Jason-2等一系列海洋测地卫星的轨道计算精度已经达到厘米量级, 相应对卫星动力学模型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 以Topex海洋测地卫星为背景, 考虑卫星帆板有规律的运动, 将其几何形状简化为高精度轨道计算中比较通用的Boxing-Wing模型, 计算了Topex卫星的Boxing-Wing模型在轨运行中受到的太阳光压力及光压力矩. 考虑卫星姿态和轨道耦合的情况下, 计算了太阳光压力及光压力矩对Topex卫星轨道半长轴和卫星姿态的影响. 通过一个轨道周期的计算可知, 光压对卫星轨道半长轴的影响大约为9cm, 对卫星滚动角和俯仰角的影响在6°左右, 因此, 在高精度的轨道计算和姿态控制中这个影响是应该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模型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方法来解决带有挠性附件和液体晃动的大型卫星远地点机动时的姿态控制问题.根据卫星动力学方程推导特征模型,以动力学特点引入角速度信息构建一种改进的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加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PID控制,能在不增大控制能量消耗的前提下改善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C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2002-2008年的大气密度数据与NRLMSISE-00大气模型密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模型密度误差及其特点.结果显示,NRLMSISE-00大气模型计算的密度值普遍偏大,其相对误差随经纬度变化,在高纬度相对较小;相对误差随地方时变化,在02:00LT和15:00LT左右较大,10:00LT和20:00LT左右较小.通过模型密度相对误差与太阳F10.7指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太阳活动低年模型相对误差最大,而在太阳活动高年相对误差较小;将模型结果分别与GRACEA/B双星和CHAMP卫星的密度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对于轨道高度更高的GRACE卫星轨道,模型相对误差更大;在地磁平静期,相对误差与地磁ap指数(当前3h)相关性不强,但是在大磁暴发生时,误差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7.
卫星互联网正成为一种空间基础设施展开建设,大规模卫星发射的需求与地面运控管理任务指数型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对于低轨长期处于测控不可见弧段运行,其自主生存需求更为急迫,而星务自主控制功能是实现自主运行和生存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参数装订、逻辑子层和数据交互模块的架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化配置的自主管理软件系统框架,并针对核心逻辑子层,建立遥控主动模型、遥测主动模型以及数据融合交互控制模型,实现星务自主管理软件的快速研制,解决自主运行功能常会随设计深入和试验验证不断功能扩展的问题,提高星务自主控制软件的灵活性.通过卫星故障检测和恢复(FDIR)自主管理功能的设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设计框架能够满足星务自主控制功能设计,具备可扩展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卫星的智能化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带有转动载荷和挠性附件的卫星姿态控制问题.基于具有广义坐标形式的牛顿 欧拉方法建立了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和转动载荷力矩模型,研究载荷产生的动不平衡力矩和静不平衡力矩的机理和特点.分析载荷干扰对卫星姿态的影响特性,给出基于传递函数进行拉氏变换以估算姿态抖动量的方法.分析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干扰补偿控制器的条件,给出了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且能提高卫星姿态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V isual Basic编程,设计了卫星精密测定轨中的实时气象采集与对流层延迟估算系统。利用实时采集ZQZ-A型自动气象站的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等气象要素,采用Saastamoinen模型进行估算天顶方向对流层静力延迟和湿延迟,同时采用地基双波段微波辐射计测量大气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进而估算更高精度的湿延迟,在其有效时与模型计算的静力延迟相加,得到天顶方向总延迟;无效时采用模型计算的总延迟。最后将其投影到卫星方向得到总延迟。实际应用表明,设计的对流层延迟估算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具有易用性,能实时、稳定地为卫星精密测定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的重要误差源之一.目前在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Klobuchar参数模型,但是该模型的改正率仅能达到60%左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度需求.将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nternation...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仿真系统一般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建模,Simulink模型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系统架构和动态数据交互,也可以动态模拟真实目标机的运行。在Simulink建模体系对目标机系统的仿真中,其自身的时钟步长和数据流处理逻辑,可能与真实物理环境要求的系统有一定的出入,不能完全模拟目标机的内部ALU逻辑和真实外围设备工作行为,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失真,影响仿真效果。提出了基于同步仿真的卫星姿轨控软件验证方法,包含虚拟目标机能够实现对真实物理目标机运行功能的完全模拟,结合协同仿真组件和Simulink模型对各个子系统单元的动态建模仿真,全面验证软件的功能,增加了卫星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卫星表面在地磁亚暴环境下积累电荷的现象是必然的。由于表面间物性的差别,这种积累将是不均衡的,然而一旦建立了电势差,那末表面与表面,表面与构架间就会存在电荷交换,使电势差逐渐趋于减小。文章试图通过物理模型的建立,由此推导出面间电势差变化与表面电势值及表面的电导、电容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明确的数学模型,以利卫星表面充电状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One of the major uncertainty sources affect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atellite orbits is the direct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In this paper a new model for the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on GPS satellites is presented that is based on a box-wing satellite model, and assumes nominal attitude. The box-w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solar radiation and satellite surfaces, and can be adjusted to fit the GPS tracking data.  相似文献   

14.
卫星天线双轴定位系统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概述了双轴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在对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轴定位系统三维实体模型。其次,详细说明了基于三维实体模型的虚拟样机建模方法。然后,对虚拟样机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为卫星天线双轴定位系统物理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仿真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虚拟卫星,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研究轨道动力学,系统地研究编队飞行三种动力学模型,其次进行定位卫星和区域导航系统两个实例数学仿真,分析研究各种数学模型的精度和它们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无轨道高度保持要求的近圆低轨卫星星座相位保持方法.首先根据轨道摄动理论,推导了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尼摄动的卫星相位漂移模型,分别给出基于固定基准星和基于虚拟基准星的相位偏差两种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星座各星轨道衰减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两种表示方法理论的和考虑实际控制误差的相位保持策略.通过一个walker星座仿真算例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各星轨道衰减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均可有效完成相位维持任务,当各星轨道衰减一致时两种方法在控制次数和控制总量上无明显差异;在各星轨道衰减不一致情况下,基于固定基准星的相位保持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17.
Conditions appropriate to gas-surface interactions on satellite surfaces in orbit have not been successfully duplicated in the laboratory. However, measurements by pressure gauges and mass spectrometers in orbit have revealed enough of the basic physical chemistry that realistic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gas-surface interaction can now be used to calculate physical drag coefficients. The dependence of these drag coefficients on conditions in space can be inferred by comparing the physical drag coefficient of a satellite with a drag coefficient fitted to its observed orbital decay. This study takes advantage of recent data on spheres and attitude stabilized satellites to compare physical drag coefficients with the histories of the orbital decay of several satellites during the recent sunspot maximum. The orbital decay was obtained by fitting, in a least squares sense, the semi-major axis decay inferred from the historical two-line elements acquired by the US Space Surveillance Network. All the principal orbital perturbations were included, namely geopotential harmonics up to the 16th degree and order, third body attraction of the Moon and the Sun, direct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with eclipses), and aerodynamic drag, using the Jacchia-Bowman 2006 (JB2006) model to describe the atmospheric density. After adjusting for density model bias, a comparison of the fitted drag coefficient with the physical drag coefficient has yielded values for the energy accommodation coefficient as well as for the physical drag coefficient as a function of altitude during solar maximum conditions.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ltitude and solar cycle variation of atomic oxygen, which is known to be adsorbed on satellite surfaces, affecting both the energy accommodation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reemitted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8.
小卫星编队飞行及其轨道构成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由若干颗小卫星编队飞行组成一个分布式卫星 ,其功能相当或超过一颗大卫星 ,也称为虚拟卫星 ,这将开拓小卫星一个完全崭新的应用领域。文章首先论述编队飞行概念和轨道构成 ;其次讨论虚拟卫星可能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TIMED卫星探测的全球大气温度分布及其与经验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寄遥  纪巧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3):177-182
利用TIMED卫星遥感探测的全球温度分布与NRLMSISE-00大气经验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中间层下部以下的高度范围内,经验模式与卫星探测的大气温度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比较发现,在中层顶区域,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卫星探测表明,在春分季节的低纬地区中层顶区存在稳定的逆温层,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低纬地区春分季节中间层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卫星观测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中层顶有两个非常不同的高度,一个处于100km附近,另一个处于85km附近,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这一中层顶高度的分布特征.同时在低热层,经验模式计算的温度分布与卫星遥感的探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