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允中 《推进技术》1986,7(2):99-100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五日至卅日在绍兴市召开综合技术交流会.到会单位有:与该专业有关的研究院、部、所、厂,高等院校,军事部门共36个.到会代表82人,学术报告60余篇.开幕式由上海航天局刘国雄同志主持,李乃暨同志及绍兴市科协领导同志讲了话.  相似文献   

2.
刘克珩 《推进技术》1989,10(1):35-35
由航天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动力专业组、中国宇航学会固体推进专业委员会、液体推进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和航天部动力装置情报网(三网)联合召开的“航天与导弹动力装置联合会议,”于1988年10月10日~15日在山东省泰安市举行.出席代表17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38篇,在会上宣读交流164篇,内容涉及航天飞机,战略、战术导弹用各种动  相似文献   

3.
文式玲 《推进技术》2000,21(5):88-88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陕西动力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2 0 0 0年全国SRM设计技术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0年 8月 12日至 14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 19个单位共 8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发表论文 57篇 ,内容涉及固体发动机总体、壳体、装药、安全点火装置、贮存寿命、可靠性设计及试验技术等。经评审组评审 ,评选出优秀论文 10篇。会议就所发表的论文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认为大部分论文既注重理论分析 ,又突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赵瑞湘 《推进技术》1987,8(1):72-72
航天部第三情报网和中国宇航学会液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成都同时举行.会议由航天部十一所主办,共有60多个单位、170名代表到会.共交流学术论文及科技情报资料130余篇,还对今后动力装置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赵瑞湘 《推进技术》1986,7(6):71-71
美国小型洲际导弹(SICBM)为三级固体推进的机动导弹.全长13.41m,重15000kg,直径为120.65cm.美国空军就该导弹的研制分别与国家宇航公司签定了六个合同.导弹的第一级固体发动机,静态点火试验已于1986年4月5日获得成功,试验情况与预计的基本相符.第二级固体发动机已由战略空气喷气推进公司在1985年2月进行了试验.飞行时间为41s,推力182450N,发动机采用石墨纤维壳体,碳-碳喷管材料及新型内绝热层.  相似文献   

6.
一、’99固体火箭推进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与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联系主办,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承办的“’99固体火箭推进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8~1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航天培训中心召开。到会人员41人。会议共怍到论文38篇,经过审稿后录用36篇。二、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简称气动热力专业委员会)、江苏(苏鲁皖)航空航天学会动力装置专业委员会(简称动力装置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1999年学术年会于19…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9月18日至21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了第二次年会。会议代表来自空军、海军、民航及航空工业部系统所属厂、所、院校、部队共20个单位57人,会议交流论文29篇。在开幕式上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适存教授简要地传达了全国科协第三次大会精神,并对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和组织建设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铮 《推进技术》1990,11(5):1-4,66
本文简要综述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在导弹和运载方面的发展及各单项技术现状,展望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在武器和航天领域内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委员会第二次联合召开的“固体火箭推进学术讨论会”将于86年10月12日在江西九江举行。讨论会的主题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火箭推进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德雄 《推进技术》1989,10(6):1-7,69
卅年来,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直是航天推进领域的支柱之一.由于它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现实性强等特点,在各种航天推进系统,特别是运载火箭助推器、空间发动机和分离、逃逸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述国外航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工质的微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是最适合微纳卫星的动力装置之一。固体微推进技术可分为微电推进和微化学推进两大类。本文介绍了五种典型固体微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微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真空弧推力器、电控固体微推力器、激光微推力器、固体阵列微推力器,系统梳理了它们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固体微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微纳卫星动力系统的研发与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朱平如 《推进技术》1990,11(1):85-85
我部第三情报网第十届技术情报交流会于1989年9月20日~24日在湖南大庸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39个单位81位代表.会议展望了2000年航天推进系统的前景,还交流了一批高水平的单项科研成果.第三情报网创始人、三院科技委副主任王树声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航天飞行器推进系统的发展”的专题报告.会议共交流论文41篇,评出优秀论文5篇.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三○一所联合主办的标准化基础理论研讨会于8月18日至21日在洛阳014中心召开,共有37个单位47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总公司质量局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干事长、301所副总师孟昭川同志主持。会议共交流标准化工作理论、方法、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论文16篇,评选出优秀论文9篇,其中1等奖1篇、2等奖2篇、3等奖6篇,其余论文获鼓励奖,并颁发了奖励证书。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2篇。这些论文理论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推进技术》1983,4(3):63-64
航天工业部第三科技情报网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至十日在昆明市云南七机局协作站召开了第四届技术情报交流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航天部预研局的代表薛彤同志,云南七机局潘英圣局长、王世荣付局长,707情报所张典耀付所长,正、付网长单位的领导和厂、所、院校等,共56个单位,105名代表。大会共收到报告82篇,其中选取口头交流46篇,书面交流26篇。  相似文献   

15.
周中灵 《推进技术》1985,6(2):69-78
本文系作者参加一九八三年六月廿七日至廿九日于美国西雅图召开的AIAA/SAE/ASME第十九届联合推进会议期间所了解到的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燃烧研究方面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一、不稳定燃烧研究;二、硝胺推进剂的燃烧;三、含铝推进剂的燃烧;四、固体推进剂燃速特性的研究。 近年来,美国为了适应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需要,通过它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实验室,继续不断地开展了不少燃烧和点火方面的研究。在这次联合推进会议上,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方面的文章有四十多篇,涉及到固体动力装置的各个方面。其中燃烧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有十多篇,反映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动向。通过这次会议和会后参观乔冶亚理工学院空间工程系的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张以棣教授的实验研究工作,以及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Kuo K、K、教授座谈等活动,对美国在这方面的一部分情况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现简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及强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年14日至18日在湖南大庸召开了飞机结构设计学术交流会。会议代表来自航空部、航天部有关厂、所、院校22个单位共5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大会宣读10篇,分组交流25篇,书面交流7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广泛,归纳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1)总结了近20多年来型号设计中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会于1984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在北京空军大雅宝招待所召开“2000年的中国航空”学术报告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近300人。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宣读了18篇学术报告,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大会报告,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昂同志,代表专业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飞行力  相似文献   

18.
可控固体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控固体推进技术是指在基于含能材料为工质的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借助一定措施使得推进剂的燃烧方式可控,燃速可调,实现推力可随机控制的推进技术。其可对推进剂燃烧状态进行主动控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主动、随机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从推力可控实施方案、对应推进剂类别以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对当前可控固体推进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部分可控固体推进技术中的推力可控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航空学报》2001,22(1):86
在国防科工委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空学会组织北航、西工大、南航、中科院金属所、空军第一航院、603所、624所的9位论文作者共10人代表团,于200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参加了在英国约克(York)郡哈罗盖特(Harrogate)镇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ICAS 2000)和会间召开的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会员国协会代表大会;会后,在大会组委会的安排下,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了英宇航(BAE)空客分部和罗罗公司;访问了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就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等事宜进行了初步接触与商讨。   大会于8月28日开幕。东道主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主席T.Truman先生致欢迎词;本届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主席J.P.Marec先生致开幕词。本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共收到论文498篇,经ICAS程序委员会(Programme Committee)评选,最终采用了279篇作为会议报告,45篇预报告,35篇在会场张贴交流。来自全世界5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和交流。这次大会仅安排了5篇大会报告,英国、美国、日本的专家分别就“CFD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性能、低成本、高速度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民用飞机动力系统的发展前景”和“高超音速飞机推进系统研究进展”等题目作了大会发言,270余名作者在7个分会场做了为期4天的学术报告。   中国航空学会共报送论文28篇,程序委员会通知我们采用21篇。根据大会日程安排,我会作者有8人发言,实际发言7位(西工大1位博士因故未去),预备论文6篇,张贴3篇。   会议研究确定奖励事项。英国的B.E.Launder教授获Guggenheim奖; 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超高音速飞机推进系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组(HYPR)获Von Karman奖; 空客公司的J.Roeder先生获Maurice Roy奖章。   大会选举上届程序委员会主任、德国人Wolfgang Schmidt 先生为新一届ICAS主席,瑞典人B.Fredriksson任程序委员会主任。   2004年第24届ICAS大会由日本横滨获得了主办权。 (李铁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会电气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1999年8月4~7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50篇,内容复盖了本专业各个方面。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近30人,有几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大会交流之后,代表们就发言内容和本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热烈地讨论。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