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期信号各参数的离散采样测量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screteSampleMeasuringMethodofParametersforPeriodicSignal(2)HeTianxiang(上接1997年第17卷第3期第21页)3失真度测量3.1谐波法一个没有直流分量的周期函数X(t)可以展开为三角函数式中,谐波失真度γ定义为在离散采样情况下,ak和bk表示为与有效植计算一样,用整数周期计算,只需用有限次采样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ak和bk。由于失真度测量的对象不是正弦信号,它还有一些高次谐波存在,按基波周期采三次样就不够了,N要适当增加。此外,要准确地计算出ak和bk,在有限采样情况下,三角函数必须具有正交性,即先证明(14)式。(1…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失真的测量原理和产生标准失真源的方法;介绍了失真度测量仪自动测试系统,并对测量装置的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期信号各参数的离散采样测量法(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用离散采样测量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失真度及相位等参数的简易且准确度很的测量方法,从数学上证明这些方法的正确性,并指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准同步窗方法及其在失真度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基于DFT失真度测量方法中非整周期采样引起的频谱泄漏对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失真度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AMU自动测试系统中对音频信号失真度测量的要求,运用PC机和数据采集卡,采用加窗FFT、把整个主瓣的宽度作为基波值来计算基波分量有效值的算法实现了在计算机中对音频信号失真度的直接测量。实验验证,该方法可对组件维护手册(CMM)中所有频率的测试信号进行精确的失真度计算,具有频率范围广、精度高、简便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方法测量调幅失真都是用失真度仪或频谱分析仪,本文介绍了1种新方法,即用调制线性进行调幅失真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前失真测试所采用的传统测试方法已不能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LabVIEW平台和PXI总线所研究的失真度数字化测试算法,给出了失真度数字化测试的的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时差法相关测量中信号的带宽越宽,互相关函数的峰值点的峰值优势越大,其测量的抗干扰性能越好。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仿真研究了两种宽带信号源——噪声信号和扫频信号,并利用相关分析法测量两信号问时差时的性能。结论是:噪声信号频带范围宽,带宽不受所采用信号长短的限制,测量分辨力高,但其频谱与噪声干扰频谱相似,抗干扰能力差;扫频信号的频率和带宽可人为控制,频谱特征明显,抗干扰性能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建立相位测量标准装置的方法。该标准装置以AM300型函数信号发生器为主标准器,相位计、示波器、失真度测量仪、数字电压表为配套设备。对AM300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量值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实验,包括:相位增量误差测试、相位绝对零度误差测试、60°幅相误差测试、测量的重复性实验和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准装置测试结果准确,性能稳定可靠,具有造价低、实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机械振动台的技术要求及其检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常用的机械振动台,是利用不平衡重块旋转的离心力产生激振的。它是一种低频振动试验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修,负荷大,造价低等优点,目前在环境试验和科研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带有磁性敏感元件的航空仪表、电机电器产品,需要用机械振动台来完成抗振强度和抗振稳定性试验。测量其加速度波形非线性失真度为35%。 B.速度频谱分析(图5) 加速度经一次积分成速度后,只在个别频段有谐波分量。在150至5000Hz的谐波分量已经很少了。 测量其速度波形非线性失真度为7% 这说明,加速度经一次积分成速度时,就变为很小的分量(因为V=α/2πf)。可见,用速度来考核机械振动台的质量是很不敏感的。 C.位移振幅频谱分析(图6) 速度经一次积分成位移振幅时,谐波分量就更小了。从图4(加速度)的频谱分析可见,对于失真度的测量,要包括直到5000Hz的频率范围是可能的,也是真实反应机械振动台振动质量的。 从图5(速度)的频谱分析可见,要想测量包括直到5000Hz的频率范围是无法作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真实反应振动质量的。 如果用位移振幅来考核机械振动台的失真度,那就更没意义了。 所以,对于机械振动台选用加速度波形来考核失真度是有道理的。 4. 台面位移振幅不均匀度 机械振动台是以位移振幅作为参数指示  相似文献   

11.
黄顺洲  胡骏 《航空动力学报》2006,21(6):1085-1091
压力和温度组合畸变对某涡轮风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表明,该发动机的进口临界压力畸变强度和临界温度畸变强度分别为8.82%和8.60%,风扇的压力畸变敏感系数为2.608,高压压气机的温度畸变敏感系数为2.442.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组合畸变对风扇或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压力畸变的相对最大强度峰值出现在风扇截面时,风扇首先失稳,反之则高压压气机首先失稳.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单独影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群  杜少辉  李文兰 《航空动力学报》1990,5(4):339-342,373
本文定量地分析了进气畸变激起的 -级叶片的振动应力, 分析了在不同畸变水平下对应的应力变化趋势, 并从叶片振动响应角度对评定畸变容限指标的方法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大板结构”模拟板的概念,并用它成功地模拟了某飞行器进气道出口大畸变流场,其畸变值最大达DC_(90)=-1.118,表明采用“大板结构”模拟板可有效地模拟大畸变流场。同时给出了板前来流M数对板后流场总压损失、流场畸变及紊流度等参数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进气道/发动机匹配研究,发动机抗畸变能力实验研究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TA15钛合金壁板焊接有限元模型,利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焊接顺序对壁板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比焊缝截面宏观形貌和残余应力,建立了TIG穿透焊焊接工艺的双椭球热源模型,进而模拟了5种焊接顺序下壁板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按从一侧开始的顺序进行焊接时,下壁板中部边缘凸起,最大变形量为3.9mm;采用对称施焊,可有效地控制壁板变形量。  相似文献   

15.
畸变进气下压缩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通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逐级平行压缩系统模型,发展了一种分析周向组合畸变对多级轴流压缩系统稳定性影响的通用分析方法。应用此方法对两个多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给出了纯压力畸变、纯温度畸变及压力-温度不同位置的组合畸变与轴流压气机喘振裕度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稳态周向总压畸变对小型风扇影响的全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鹏  冯国泰 《推进技术》2006,27(3):239-242
采用全周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两种畸变角时,进口周向总压畸变对某型风扇流场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总压畸变沿风扇的传递情况。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清晰描述流场参数沿周向分布情况;总压畸变会引起总温畸变,并且进口畸变强度相同时,畸变角度及动静叶间的相互作用对畸变传递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种形式插板的压气机进气总压畸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国军标GJB/Z64-2004采用简单的单个弦月形插板作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实验用的标准插板的缘由,在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试验器上开展了四种不同形式插板的进气总压畸变实验验证研究,并详细比较了各插板的综合畸变指数特性。结果表明:单个弦月形插板作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实验的标准插板,其结果是偏保守、严格的,动态畸变指数和稳态畸变指数在综合畸变指数中所占比例相当,并且插板实验能够产生足够大的动态畸变。  相似文献   

18.
航空发动机进气旋流畸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和发展航空发动机进气旋流畸变研究体系,回顾了进气旋流畸变的产生与来源,概述了国内外模拟旋流畸变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旋流畸变对压气机以及航空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当前旋流畸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旋流畸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提出以下建议:发展可变式旋流畸变发生器;探究旋流畸变对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影响机理,为有效扩稳打下基础;要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旋流进气条件下的压气机/发动机扩稳研究;建立统一的旋流畸变评价指标,并纳入到综合畸变指数系统中;探索小畸变进气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惠民  胡骏  汤国才 《航空动力学报》1986,1(2):125-130,185
在文献[4]的基础上,文中对静态周向总温与总压畸变的两种组合情况进行了研究:1.同相位时,总温畸变度的变化对总压畸变衰减的影响;2.总温与总压畸变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位角时对总压畸变衰减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总温畸变度的变化以及总温与总压畸变之间相位角的变化,都将引起出口总压分布的变化;当总温畸变与总压畸变反相位时,最不利于总压畸变的衰减。本文将计算结果和文献[7]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比较,两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民用飞机进气道的侧风畸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结合民用飞机动力装置/机体集成研究的具体需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气道的侧风畸变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了进气道在侧风条件下工作的流场特征,分析了导致侧风畸变的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进气道的侧风畸变主要受到典型的气流分离与再附以及地面吸入涡等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当进气道内部气流出现分离时,侧风畸变会随侧风速度的增加而突然加剧;进气道在近地面工作状态,产生的地面吸入涡现象可能会使短舱的侧风容限明显降低.此外,侧风状态的进气畸变特性随着发动机流量的变化,进气道内部气流的分离与再附存在差别,这导致了进气畸变指数呈现迟滞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