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有限元的飞机机翼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翼翼盒有限元模型为基础,把有限元模型与结构几何尺寸数据相关联,提出了一种飞机机翼翼盒刚度分析的新方法。以有限元软件MSC.Patran为平台,利用其二次开发语言PCL开发了飞机机翼翼盒刚度分析程序。几个典型翼盒剖面刚度分析算例的结果表明,程序计算结果准确、界面直观,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有限元模型和几何尺寸数据相关联的方式也为后期机翼翼盒刚度分析设计、甚至优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薄壁结构力学剖面计算的理论,通过计算获得全复合材料机翼的扭转和弯曲刚度及刚心位置,并进一步研究了桁条的结构布局对机翼整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翼的剖面刚度随桁条的尺寸和分布的变化而改变,桁条最佳间距为130~150mm。该内容的研究为复合材料飞机机翼结构设计和气动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四个起落架结构参数:稳定距、机轮转动惯量、支柱侧倾刚度和减摆器传动系统扭转刚度对飞机机轮摆振频率特性的影响。对“轮胎型”摆振和“结构型”摆振进行了严格区分并分别予以研究,针对所计算的型号飞机,归纳总结出发生“轮胎型”摆振和“结构型”摆振的频率范围。所得结论为新机防摆设计和现役飞机防摆维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就生产试验中所提出的有关飞机附件的振动问题,根据振动的基本理论、结合飞机附件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与计算。 文中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振动对飞机附件的影响;(二)飞机附件在振动过程中所受的惯性力,(三)振动试验起动或停止时的冲击问题;(四)对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结构的试验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中,简单地述述了飞机附件产生振动的原因,和附件的形状与各个另件的刚度对振动效果的影响。第二个问题中介招了附件在振动中受力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公式。第三个问题中引用冲击理论对振动试验起动时的冲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附件在振动过程中的冲击提出一个粗略的计算方法、以供进一步探讨。在第四个问题中、对于焊接而要求密封的附件需要试验的内客和要求,提出了几点意见作为生产单位设计部门制订产品试验规范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以振动试验测得的飞机结构的固有频率为目标值的有限元动力模型的优化问题。应用了一种迭代优化法,该方法基于动力平衡方程以及正交性。通过修改刚度矩阵的元素来优化,使计算出的固有频率与试验测得的频率值基本一致,并成功地应用于无人机水平尾翼模型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道面不平整引起的动载作用,研究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与道 面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四分之一飞机振动模型,分析了飞机作用于道面上的动载特性,建立了基于概率的经空气动力修正后的动载系数分析模型,最后以某机型为例对动载系数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载系数随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道面 平整度等级是影响飞机对道面动力作用的最关键因素;飞机重量与升力影响因子(Lift impact factor,LIF)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飞机高速滑行时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变化的离散程度较大,此时随飞机重量增加,飞机对道面的动力作用增大;动载系数随机轮轮胎 刚度、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及刚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变化,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增大,动载系数 则减小;机轮轮胎刚度及机身缓冲系统刚度增大,动载系数则增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仿生学及结构仿生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将其应用到飞机机翼的结构设计中,以提高机翼的结构刚度和强度的方法。研究内容包含:分析机翼结构受力和传递路径,探讨与机翼结构相似的特定生物系统特征,以确定机翼结构形式,并计算应力,变形等参数,和原型机翼进行比较,最终择优选择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拓扑优化技术的飞机普通框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能够合理地降低飞机结构重量系数,针对飞机结构件,以普通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敏度阈值”的改进,提出“敏度变阈值”概念,并与“约束补偿”策略结合而形成拓扑优化算法,用于普通框的材料布局设计。以一轻型飞机的后段某一普通框为例,拓扑优化结果表明:(1)等材料设计时,刚度提高百分之四十;(2)等刚度设计时,材料用量减少百分之三十。由此可以得出:(1)基于“敏度变阈值”的拓扑优化算法用于飞机普通框改进设计是可行的和有效的;(2)给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法,用以实现框结构“等刚度”的设计思想;(3)所给出的方法易于飞机结构设计人员接受与掌握,并且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度、刚度和重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飞机设计人员,强度计算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强度计算人员的任务是寻找在一定的外载荷作用下结构的最合理的传力路线,从而获得最轻结构。这个任务对于强度计算人员来说,没有广泛的实际经验和各种雄厚的理论基础,将是很难出色地完成任务。因为飞机的强度计算是在采用很多的假设,把真实结构进行一系列地简化后进行计算的。这些理论假设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唯有通过一系列的强度试验后才能作出结论。另外强度试验还能对所设计的成品的工艺质量进行  相似文献   

10.
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在汽车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汽车钢板弹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共同曲率法和集中载荷法,但用这些方法计算副簧为变截面簧片的渐变刚度钢板弹簧时,适应性不好、精度不高.本文建立了具有该结构形式的渐变刚度钢板弹簧的普遍适用的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分析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刚度特性的曲率-载荷混合法,通过对某型铃木汽车的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刚度的实例计算及与实验值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曲率-载荷混合法简便易行且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新的航空发动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对轴承的动态信号进行分析、提取特征,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承故障诊断。对7类故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故障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军用飞机结构使用寿命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寿命是军用飞机的重要性能指标,而飞机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决定飞机使用寿命的基础。文章对飞机结构的寿命体系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影响飞机结构使用寿命的因素,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对管理飞机寿命的日历寿命体系评定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后续研究中应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 FD-09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大攻角下尾支对 YF16飞机模型静态气动特性和底部阻力测量的干扰效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就尾支-支架系统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而言,尾支杆对俯仰力矩测量的干扰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发动机机匣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文中提出了确定机匣载荷谱的建议,论述了在多向应力状态下应如何确定等效应变,使在单向应力状态下确定的应变幅-疲劳寿命曲线可适用于多向应力状态。根据飞行的特点,提出了确定发动机机匣可靠性寿命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所介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本方法比较简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预测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以产品遥测振动时域信号为基础的多维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制定方法。应用此方法确定的多维随机振动参考谱矩阵满足正定性要求。实例自闭环多维随机振动试验控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结构控制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它允许多种形式的参考输入。用此方法设计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同样具有对参数变化和外界扰动的鲁棒性。文中算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计算很多特征向量导教时,以Nelson法为代表的直接法都显出效率低下,第二作者为此发展了直接法的一个分支──动柔度法。本文虽是动柔度法的继续,但就非重特征值情况而言,它是一种最好的动柔度法,因为它像Fox法一样,“一步求解”便可获得通解,然而它又不存在Fox法的缺点──支配方程的系数阵为满阵,所以说,在计算很多非重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导数时,简单动柔度法不仅在计算步骤上比Nelson法简单,而且在计算时间上成倍地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节点法和截面法的基础上,将两者融为一体,为计算两向正交正放平板网架各杆内力,提供了一种新颖方法,称其为弯剪法,文中引用了实例,结果与其它方法完全一致,并符合实际,这就证实了本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布传递函数方法的梁杆几何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坐标的、适用于梁大变形分析的传递函数方法,在本方法中,一个复杂系统被分为若干一维子系统,各子系统根据梁的有限变形理论进行推导,推导中把轴力看作子系统的参数,引入状态向量后,可以将子系统的控制方程改写为含参状态空间的形式,然后利用传递函数方法求解,系统的合成借鉴了有限元的处理方法,引入了动坐标关系,使方法可以用于对大变形的分析。文后给出了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节段模型的自由振动法来提取气动导数,这种方法其装置简单、易于实现,但在试验中结果并不完美。原因之一是模型可能会受到涡的影响,并且在高风速时,信号受干扰严重,信噪比较低。另外激振方式的不同也会造成重复性差。强迫振动法一直被认为是提取气动导数最精确的方法,但由于装置较为复杂,研究和实施此法者目前较少。笔者给出了针对两种桥梁断面进行的一次强迫振动法实验检验,表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