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按无尾战斗机综合的纵向和横侧向动力学特性设计的手动飞控系统。所用的设计方法是动态反演与结构化奇异值综合相结合,以便解决稳定性、性能和对受控对象不确定因素的鲁棒性问题。根据闭环系统所达到的稳定性、飞行品质和可靠性订出了设计目标。总设计结构包括一个内回路和一个外回路。内回路将飞机动力学特性调整等于所需的动力学特性,而外回路则采用结构化奇异值综合法来获得一种鲁棒的动力学控制器,以跟踪模型对飞行员指令的理想响应,然后利用一个可按飞机飞行状态调参的前置滤波器使系统输入成形,以便获得所要求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2.
过失速机动飞机的鲁棒非线性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子强  方振平 《航空学报》2002,23(3):193-196
 采用非线性动态逆和结构奇异值综合方法设计了过失速飞行条件下飞控系统控制律,解决了飞控设计中面临的非线性和鲁棒性问题。应用非线性动态逆的目的就是对过失速机动飞行条件下高度非线性的飞机动力学进行线化;从而围绕线性的快逆回路应用结构奇异值综合方法设计相应的鲁棒控制器,以提供对驾驶员指令的鲁棒跟踪。所设计的飞控系统将达到期望的飞行品质,确保系统对过失速机动飞行过程中因非定常气动力效应引起的系统参数摄动鲁棒性良好。高逼真度、非线性的仿真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飞机的飞行品质不仅取决于飞机本体动力学特性和驾驶员操纵动力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驾驶员─飞机系统闭环特性。通过一名驾驶员在模拟工作台上,完成对某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俯仰跟踪仿真任务,辨识得出驾驶员操纵动力学模型;对驾驶员─飞机闭环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数字仿真得出系统动态响应;再按Neal—Smith准则评价了该机的飞行品质,并且与按MIL—F—8785C规范要求的飞行品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过失速大机动飞机的飞行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一代带推力矢量的战斗机在大迎角过失速机动下的飞行控制律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引进推力矢量技术,建立带推力矢量的飞机模型方程;采用奇异摄动理论,将控制回路分为两个快慢(内外)回路,对每个回路分别用动态逆方法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并采用结构奇异值μ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对快(内)回路设计了鲁棒控制器;最后所设计的控制律进行了机动指令飞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过失速机动控制律良好。  相似文献   

5.
姜广伦  安锦文  戴宁 《航空学报》1997,18(5):571-574
提出了特征结构配置/奇异值灵敏度分析/回路传递复现(LTR)综合设计方法,为某直升机在悬停飞行状态下,设计了控制增稳系统,并对飞机系统状态参数改变及由某个速度下过渡到飞机悬停状态的过渡过程进行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6.
无人机综合飞行/推力矢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无人机为背景,主要研究大机动时带推力矢量的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应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根据无人机本身具有明显不同时间尺度差异的动力学特性,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将控制变量按照响应快慢分为4个回路进行了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设计推力矢量控制和气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器,实现飞行和推力矢量的控制综合;将无人机的任务转化为对飞行控制的限制条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满足飞机做大机动时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简要叙述了特性结构配置及奇异摄动法,介绍了用系统回差矩阵奇异值计算各回路幅值裕量、相位裕量的稳定变化范围,最后以某飞机纵向小扰动运动为例,设计直接力控制律,分析了两种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控制系统鲁棒性,展示了上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飞机的全局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军用飞机常设计为在大迎角下飞行。此时飞机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系统,其稳定特性不能用线性方法求解。而实现控制,特别是在非线性不稳定性的情况下,更是十分困难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综合的分析飞机非线性稳定性和控制的方法。即用分岐理论来决定飞机的全局稳定性。用四阶龙格-库塔积分来计算飞机运动的平衡面和分岐点,并构造运动状态的扰动传播矩阵,而此矩阵的特征值可用来预测稳定性的时变性。此外,还利用扰动传播矩阵来求得为满足规定的飞机反应特性(通常由频率和阻尼表示)所需的操纵,即各操纵面反馈回路的放大系数值。对典型飞机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控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刚  王行仁  贾荣珍 《航空学报》2005,26(5):550-555
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以研究飞机的动态特性为核心,通过虚拟样机各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中对飞机的气动特性、控制系统、发动机特性、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进行分析、评估和研究,支持飞机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同时,飞行员可参与在回路中的操纵完成虚拟试飞验证。系统提供分布虚拟战场威胁环境,可在武器平台体系对抗环境中验证和评估飞机的作战效能。利用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系统环境还可进行飞机的多学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善飞机的飞行品质,提高飞行稳定性,是飞机设计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研究飞机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和稳定性问题,对于提高飞行稳定性意义重大。文中通过利用Simulink方法和描述函数法对人机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飞机系统中,伴随着饱和、死区、间隙3种非线性特性的引入,飞机操纵系统会发生相位延迟、精度减小、稳态误差增大,等而引起飞行品质陡降。根据文中研究结论,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间隙特性的出现,但可以适当引入饱和特性和死区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机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飞机的飞行品质不仅取决于飞机本体学特性和驾驶员操纵动力学特性,更重点的是取决于驾驶员-飞机系统闭环特性。通过一名驾驶员在模拟工作台上,完成对某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俯仰跟踪仿真任务辨识得出驾驶员操纵动力学模型;对驾驶员-飞机闭环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数字仿真得出系统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飞机系统特性的匹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行品质好的飞机始终要求飞机的动力学特性与驾驶员操纵的动力学特性之间有高度一致的配合,本文以某电传操纵飞机为例,仅研究在驾驶员完成飞机俯仰跟踪任务时,在满足Neal-Smith准则条件下,驾驶员和飞机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以及系统特性与飞行品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卢艺 《航空世界》2011,(9):32-35
总所周知,飞机的运动规律取决于飞机的的气动外形,而如何获得飞机的飞行特性,如何设计新型飞行器控制方案,这是人类在一百多年以来的飞行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的话题.在飞行器研制过程中,实验平台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为新机的飞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当前十分热门的飞行器研究平台——可变稳定性飞机和空中模拟器正是对飞机的飞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将分支分析和突变理论方法扩展后,应用于飞机全包线范围内平衡特性的连续计算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以扩展分支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反馈参数连续调参的控制律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扩展分支分析方法不仅能获得飞行性能指标,而且可确定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系统的稳定特性,是综合进行性能计算、品质分析及控制律设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鹏  王强  蒙志君  武哲 《航空学报》2012,33(9):1587-159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人直升机H回路成形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将系统辨识技术引入到无人直升机高带宽控制器设计,根据飞行扫频数据,得到包含直升机动力学模型耦合特性的非参数频率响应,依据频率响应拟合待辨识模型得到无人直升机高精度的飞行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采用改进的H回路成形方法设计了无人直升机内回路控制器,针对H回路成形方法中权值矩阵选取困难的问题,利用了最大右约数(GCRD)方法以实现实际系统和期望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之间的转换。与传统的对角型权值矩阵相比,使用此方法成形后的系统具有更宽的鲁棒稳定裕度,系统的解耦性和频带也显著提高,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设计人员选取权值矩阵的复杂性和盲目性。通过仿真验证,所设计的无人直升机系统的飞行品质满足军用标准ADS-33E中一级区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舵面特性对飞翼构型作战飞机短周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淼  王立新  黄成涛 《航空学报》2009,30(11):2059-2065
 飞翼构型作战飞机采用无尾翼身融合布局,由于取消了平尾,使其稳定性及阻尼特性下降,需要操纵面具有良好的舵面特性才能保证其获得满意的飞行品质。采用3种不同的短周期飞行品质评定方法,评定小展弦比飞翼构型飞机在不同舵面特性组合情况下的飞行品质,并总结了舵面特性与短周期飞行品质等级间的关系,给出了依据操纵导数和舵面偏转速率大小所划分的品质优劣边界。结果表明,舵面特性变差将导致飞翼构型飞机的短周期飞行品质恶化。研究方法及结果可用于指导此类新布局飞机的初步设计和飞行品质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飞机的伺服-气动弹性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丛青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87,8(3):200-205
现代飞机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具有控制与增稳两种功能,它通过伺服系统与控制面相连。这种系统与控制对象——飞机之间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如图1所示。考虑到控制系统与飞机两者间动力学特性的相互作用,构成一系列性质各异的回路问题。根据他们不同的外部条件和涉及面的特性差异,形成了多种现象,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闭合回路的稳定性问题。通常在把控制系统或结构作为单独分支而设计时是稳定的,而把它们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时,系统的稳定性就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带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非线性飞机控制问题。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受控变量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然后分别对内环和外环进行设计,外环利用滑动面控制进行设计,内环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万能特性来抵消近似非线性动态逆所带来的误差,根据李亚谱诺夫稳定性理论了模糊系统权值的自适应调整规律,从而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较大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飞机动力学对状态和控制输入均为非线性的情况下,该控制方案能对指令进行良好的跟踪。  相似文献   

19.
短周期运动飞行品质的几种判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翔伦  许洲 《飞行力学》1998,16(1):7-13
飞机纵向短周期运动是影响其飞行品质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外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综合,发纳出六种适用于小迎角飞行的短周期飞行品质标准,基于等效系统的控制期望参数(CAP)等准则依然适用,并作了增补;对于不能用低阶系统等效的飞机提出了诸发带宽准则等相应判据,这六种准则各有其侧重点和适用范围,较全面地反映了飞机短周期运动特性,共同完成对飞行品质的评判和预估。  相似文献   

20.
郑无计  李颖晖  周驰  武朋玮  董泽洪 《航空学报》2019,40(4):122478-122478
结冰严重破坏飞机的动力学特性,使飞机的非线性和动力学耦合特性表现明显,导致传统的安全预警方法无法准确有效地评估飞行存在的潜在风险,易引发飞行事故。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学边界的新型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可综合考虑飞机的动力学耦合特性,可为结冰飞机的实时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首先,基于微分流形理论确定结冰飞机精确的动力学边界,并详细分析了飞机结冰对动力学边界的影响;其次,利用动力学边界相对距离对飞行风险进行量化,结合动力学边界的特性确定了安全预警的方法;最后,搭建了飞行仿真训练系统,并以着陆为训练科目,通过与传统迎角安全预警方法对比,得到基于动力学边界安全预警方法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迎角限制方法,动力学边界安全预警方法可提前发现飞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且基于此方法的飞行训练系统可对驾驶员进行结冰安全操纵训练可提高结冰飞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