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气弹模型设计与风洞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塔线体系风致响应较大的特点,以某输电塔线工程为原型,按照空气动力学弹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输电线路塔线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多个风向角、多个风速下单塔与塔线体系在紊流场中的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跨度不大的塔线体系,较低风速下(风速约<20-25 m/s)塔线中塔的加速度要高于单塔,当风速继续增加时,单塔的加速度将超过塔线体系.塔线体系总的风振响应需要考虑塔线耦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首都通用航空公司开展的直升机电力巡线作业业务,开创了国内通用航空进入电力行业之先河。直升机进行电力作业服务,可在地面交通不便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同时大大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恶性断电事故的发生。如果利用直升机开展组塔和架线作业,便可大大提高架线速度,缓解我国电力输送能力紧缺的状况。预计全国两家电网公司大约需要30~40架直升机,才有可能满足未来电力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直升机在结冰环境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旋翼系统必须具备防除冰能力。安全高效地验证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性能并进行考核是一项很难的课题。国际上通常利用地面喷洒塔来模拟特定的结冰云雾环境,开展不同结冰条件下直升机防除冰系统的性能试验。文章着重讨论防除冰系统喷洒塔的试验方法、注意事项并给出喷洒塔试验的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由输电线和输电塔两部分组成。输电线的架设一般有两种:悬垂型和张拉型。悬垂型是通过绝缘子将电线和铁塔相连,而张拉型则将电线与铁塔连接。目前,对输电塔的设计均单独进行,而输电线只作外荷载进行考虑。本根据实际情况,计入输电线的影响,同时将输电塔本身进行简化,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在电网巡线飞行时会受到高磁场环境的影响,作业时会采取多姿态飞行方式,这些都会影响直升机自身性能。本文针对直升机电力作业的特点,结合近年来机务人员对直升机的维修经验,提出了特殊要求和应对措施,以满足直升机电力作业适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对新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进行充分地面验证,本文提出一种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设计输入、总体方案、塔体设计、驱动系统、测试系统、标定工装、试验厂房等方面进行总体设计与研究,制订了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展了旋翼塔CAE建模和分析。CAE分析结果表明,旋翼塔模态等关键参数符合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地面验证要求,证明了该直升机旋翼塔总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各类型直升机主旋翼系统的产品研发、地面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舰载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载直升机以其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特点,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一支海上重要的武装力量,其活动范围大,技术要求高;航速快,机动灵活。但由于起降条件、气候条件、飞行环境复杂,海上作业难度大,影响舰载直升机安全飞行的因素很多。国内舰载直升机曾发生多起严重飞行事故,教训深刻,为认真吸取教训,减少事故,有必要认真探讨、研究舰载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直升机旋翼试验塔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针对旋翼试验塔综合管理复杂的应用要求,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综合采用了面向对象和Web编程等多种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直升机飞行高原试验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直升机的地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重量、不同离地高度下直升机悬停实验得到的C_t~M_k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高原环境下飞行试验的直升机地面效应函数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了海拔高度对直升机地面效应影响的数值结果,对后续直升机高原试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舰船海上航行时,甲板上的直升机旋翼尾流和舰面流场相互掺混形成了复杂的流场,这不仅会影响直升机的安全起降,同时也会对甲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本文首先开展了流场中的人体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速下的人体受力情况,提出了影响人员作业安全的风速范围。之后开展了西北风级、戴高乐号、伊丽莎白女王号及美国号四艘舰船的气流场仿真,依据风速范围对各舰船甲板人员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作业危险区域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直升机进舰耦合流场计算、直升机舰面降落耦合流场计算以及舰面多机降落耦合流场计算,并对直升机进舰降落过程中甲板高速气流场以及多机降落过程中的高速气流场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甲板面人员作业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试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直升机用轴流风机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内部相对速度分布的理论假设适用于额定工况,但不适用于小流量工况.当直升机高空飞行时,风机工作流量低于额定工况,叶顶处容易出现回流,二次流损失加剧;同时飞行高度增加还易导致边界层分离、射流-尾迹区域扩大,从而使风机效率进一步降低;低能流体的集中,促使叶轮失速往往首先从叶顶处出现.在设计直升机滑油系统用轴流风机时,应注意对其变工况性能进行研究,对影响变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动损失的主要气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高空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直升机超低空突防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将现有超低空突防技术应用于直升机,可有效降低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实现直升机超低空贴地飞行,大大提高武装直升机攻击的突然性、精确性和多样性,空战能力以及远程突袭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民用直升机的任务成功率和安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故障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星传动轮系是直升机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直升机健康和使用监测系统(HUMS)重要的监测对象。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具有结构复杂紧凑、组件繁多、工况瞬时多变以及使用环境恶劣等特点,导致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振动信号污染严重、成分复杂,具有较强的非平稳性和耦合调制特征。另外复杂的故障模式、较少的故障样本,也都增加了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故障诊断的难度。面对这些难题,研究人员在基于信号降噪与信号分离、时频分析与解耦解调、数学建模与模式识别的故障诊断技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对仍然存在的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直升机行星传动轮系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直升机的广泛使用,旋翼气动噪声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概述了旋翼厚度噪声、载荷噪声、高速脉冲(HSI)噪声、桨-涡干扰(BVI)噪声和宽带噪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理论、试验、计算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后缘襟翼、高阶谐波控制(HHC)、单片桨叶控制(IBC)、主动扭转桨叶等噪声控制方法和概念进行了介绍。重点叙述了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大气、地面和飞行轨迹等对直升机旋翼噪声的影响,机身散射声场以及机动噪声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对直升机旋翼气动噪声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直升机研制中的一些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以某型号为依托,介绍排除振动故障的过程;和动力学减振隔振技术结合,加装吸振器,通过参数调整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揭示了振动环境技术工作在整个直升机研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数据和图表简单形象地展示这一过程和最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直升机飞行控制的特点,结合国际直升机界的研究热点,提出了直升机飞行控制的快速原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分利用当今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构建最小规模的实时系统和直观的控制系统设计界面,并提供完整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锋  井立  祁圣君 《飞行力学》2021,(1):7-11,34
变稳直升机在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航空强国各个阶段典型变稳直升机研制历程,系统性梳理了变稳直升机研制中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变稳能力分析、变稳安全策略、变稳控制方法以及可变人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研制经验提出了上述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同时,对变稳直升机在飞行品质标准研究、新技术演示验证及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由于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的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损伤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影响到了直升机的使用寿命及安全。介绍复合材料结构的典型损伤类型、检测方法及修理方法,结合某型直升机的具体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的受载情况,给出了具体的修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邓小龙  杨希祥  麻震宇  朱炳杰  侯中喜 《航空学报》2019,40(8):22941-022941
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继承高空气球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快速响应、使用效费比高等特点,通过引入控制设计,克服轨迹控制和高度控制等方面的局限,具备一定的飞行轨迹规划和区域驻留能力,是当前临近空间飞行器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对典型项目的调研分析,梳理了基于风场环境利用的平流层浮空器在区域驻留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风场感知与建模、风场利用方法、轨迹规划与决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相关技术难题的可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小东  秦一凡  季宏丽  陆洋  裘进浩 《航空学报》2020,41(10):223831-223831
声学黑洞(ABH)效应是利用结构阻抗的变化,使结构中传播的波相速度和群速度发生变化,在结构局部区域实现波的聚集,进而通过少量阻尼将能量耗损。该方法具有高效、轻质、宽频等优点,为结构振动噪声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直升机驾驶舱复杂的噪声问题,根据噪声源和传递路径,提出基于ABH效应的内嵌式和附加式2种减振降噪设计方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声振耦合模型,分析了直升机驾驶舱模型的声振特性,解释了ABH效应有助于降低舱室噪声的机理,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开展了效果测试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内嵌式ABH结构可以有效降低舱内的中高频噪声,而低频控制能力略显不足。附加式ABH结构可以弥补这一局限性,拓宽有效频带。结合内嵌式和附加式ABH 2种控制方案,相比传统结构在总质量不增加甚至略有降低的前提下,舱室平均噪声水平在1/3倍频程内降低3~10 dB。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ABH新技术在未来直升机工程减振降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