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交流电子负载的校准方法、校准设备和校准原理等。交流电子负载是对是各种交流电源、UPS电源测试和老化试验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各项参数指标的优劣对被测设备的检测及故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交流负载的恒定电压、恒定电流、恒定电阻和恒定功率等功能的校准方法和指标,并通过实际测试、校准进行了验证,对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校准结果表明本文的校准方法能够满足仪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晓敏 《宇航计测技术》2009,29(4):60-62,40
利用Fluke8508A参考级数字多用表和Guildline9334A直流标准电阻作标准,采用电流电压转换法,实现对高准确度直流标准电流源准确、可靠的校准。通过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准确、详细的评定,证明可圆满地实现误差为±0.003%的高准确度直流标准电流源的校准,从而大大增强了对高准确度直流标准电流源的校准能力。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直流电子负载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直流稳压民源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检测实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译自美国FLUKE公司的“SeminarNotes”。它介绍的先进的直流电压校准装置由5440A直流电压校准仪、732A直流参考标准和752A参考分压器组成。  相似文献   

5.
直流高电压标准分压器周期校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直流高电压计量标准的关键是解决主要溯源设备的直流高电压标准分压器的高准确度校准问题。介绍了一种对额定工作电压高达100 kV的直流高电压标准分压器进行周期校准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校准步骤并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该校准方法可以达到10-6量级的校准不确定度,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直流高电压标准分压器新的校准方法是正确可行的,可用于高电压标准分压器的周期校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建立的直流大电流标准及检定系统。该系统由直流标准电压源、跨导放大器、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分流器、标准电阻和数字电压表组成 ;直流电流输出范围为 0~10 0A ,不确定度为 5× 10 - 4,直流电流测量范围为 0~ 12 0A ,不确定度为 5× 10 - 5。分析了常用的直流大电流测量方法 ,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备组成 ,简述了关键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校准测试方法 ,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该标准的建立将满足 10 0A以下直流大电流源、直流大电流表、分流器和大功率标准电阻的计量检定需求  相似文献   

7.
直流稳定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其稳压状态的输出电压在电源空载状态时和带载状态时存在一定差值,这个差值被称为稳压负载效应,直流稳定电源的稳压负载效应是体现其输出电压对输出回路中负载变化抑制能力的重要指标。直流稳定电源按其输出端可分为有、无电压取样端两种输出形式。通过分析常用直流稳定电源稳压负载效应校准的连线方法,针对无电压取样端的直流稳定电源设计了一款专用插头,在引入极小测量误差的情况下,使接线更为方便快捷,从而提高校准直流稳定电源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电子负载器在航天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同的电源设备对电子负载器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介绍了一种航天领域使用的多通道电子负载器,分别从设备电源、负载电路及电流显示和风扇控制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经过系统调试与测试,该负载器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运行,完全满足了航天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电子负载器在航天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同的电源设备对电子负载器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介绍了一种航天领域使用的多通道电子负载器,分别从设备电源、负载电路及电流显示和风扇控制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经过系统调试与测试,该负载器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运行,完全满足了航天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电子负载器在航天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不同的电源设备对电子负载器的功能有着不同的要求。介绍了一种航天领域使用的多通道电子负载器,分别从设备电源、负载电路及电流显示和风扇控制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经过系统调试与测试,该负载器运行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运行,完全满足了航天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主要适用于各种直流电源变换器的STSZllIA测试仪的硬件、软件组成以及系统测试的主要性能技术指标,并着重讨论了参数测试时的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该测试仪性能优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是保证DC/DC电路产品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介绍DC/DC变换器中存在的各种瞬态特性,包括瞬态电压、瞬态电流及瞬态功率,并给出这些瞬态产生的机理.对这些瞬态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及识别,确保瞬态在可控范围内,不因电路中的各种瞬态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对DC/DC变换器中存在的瞬态特性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实际测试值.  相似文献   

13.
DC/DC变换器以其可靠性好、集成度高、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在航天工程二次电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DC/DC直流变换过程中容易引入或形成各种干扰噪声,不仅直接影响供电质量,而且影响航天器的技术性能及指标.为解决干扰问题,提高二次电源的可靠性,结合航天器实际任务,讨论分析了DC/DC变换器设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软启动设计、滤波设计、EMC设计、可靠性设计、抗辐照设计等.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后,二次电源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浪涌电流减少至原来的1/20,输出纹波减少至原来的1/4.通过对二次电源输出电压线的传导发射测试(CE)和二次电源机箱的辐射发射测试(RE),发现其测量值均低于标准中规定的极限值.实验结果及工程实际应用结果表叽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要叙述了直流电阻仪数字化检定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线路分析,介绍了检定装置的技术指标、操作过程及主要特点。详细分析了检定装置的误差来源及对不确定度的评估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直流电阻仪器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测量原理和检定方法以及系统实现的功能和特点 ,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DC electric field i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ionosphere generated by model distribution of external electric current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ppearance of such current i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ment of seismic activity that is accompanied by emanation of soil gases into the atmosphere. These gases transf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ged aerosols. Atmospheric convection of charged aerosols forms external electric current, which works as a source of conductivity current in the atmosphere–ionosphere electric circuit. It is shown that DC electric field generated in the ionosphere by this current reaches up to 10 mV/m, while the long-term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disturbances excited near the Earth surface do not exceed 100 V/m. Such limitation of the near-ground field is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potential barrier for charged particles at the Earth surface in a process of their transport from soil to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稳定性的直流电压参考标准的研制 ,该标准器可取代 0 .0 0 0 2级以下的标准电池 ,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推导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旋转感应电压的通用计算公式,并以这些公式为基础,详细研究了气隙磁密平顶宽度、分布绕组、短距、分数槽、斜槽等因素对旋转感应电压的影响,给出了在保证旋转感应电压是平顶宽度为理想值的梯形波时,转子磁钢和定子绕组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高性能低转矩波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钕铁硼永磁材料在直流伺服电动机中的应用将导致效率的提高和功率重量比的增加,并且降低了时间常数。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缺点是高的温度系数和低的温度限制,但是控制微电机的温升较低,对电机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只要在设计中采取适当的措施,高性能电机是可以制造的,在航空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钕铁硼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设计原则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