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南长垣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岳文海.河南长垣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6,24(4):12-16.
作者姓名:岳文海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7
摘    要:一、“长垣奇迹”、“长垣模式”或“长垣现象”、长垣奇迹: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豫鲁交界地区,紧临黄河,居开封、新乡、鹤壁、安阳、濮阳、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与上述城市的距离均不超过百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人口81.9万。改革开放之前,长垣县面对的是“四个条件差”:一是自然条件差。地处黄河故道,在历史上又是黄泛区,十年九淹;二是资源条件差。地上无资源、地下没矿藏,只有贫困的人口和贫瘠的土地;三是区位条件差。地处周边几个中心城市的边缘地带,向东被黄河隔断,交通闭塞;四是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然而,改革开放后,长垣的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奇迹,打造出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医用卫材、防腐建筑、营销、烹饪、绿色产业”六大支柱产业,成为领跑长垣县域经济的“六驾马车”,带动长垣县域经济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全县GDP完成47.87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8元,较上年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较上年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左右。2004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8.6亿元,

关 键 词:中部崛起  大中部地区  县域经济  集群化  地区差距
文章编号:1007-9734(2006)04-0001-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