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弯角开槽叶栅槽道位置与结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何建 刘波 张博涛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动力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6162,517905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II-0001-0013) |
| |
摘 要: | 为拓宽大弯角扩压叶栅可用攻角范围,优化叶片吸力面流动分离结构,本文以一大弯角叶栅为研究对象,对叶片采用压力面到吸力面打通的双“C”型槽道结构处理,在保持槽道长度及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设置85%、80%、75%、70%轴向弦长四个出口位置研究槽道出口位置对叶栅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特定攻角下,槽道出口位于吸力面角区分离线起始点之后、尾缘分离线之前,对吸力面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较佳;在全攻角范围,槽道出口则取在0o攻角对应较佳出口位置为好。为减小槽道内总压损失,本文提出了一种“SC”型槽道改进结构,在80%轴向弦长槽道出口位置处与双“C”型槽道以及原型叶栅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C”型槽道结构相比于双“C”型槽道结构,叶栅尾迹损失及槽道内总压损失减少,槽道出口射流速度提高,叶片尾缘处静压升高;相比于原型叶栅则能有效降低其在全攻角范围内的总压损失,基本消除叶片吸力面附面层分离,削弱角区分离,提高叶栅的扩压能力。
|
关 键 词: | 大弯角叶栅 槽道处理 总压损失 附面层分离 角区分离 |
收稿时间: | 2020-03-31 |
修稿时间: | 2020-05-26 |
|
| 点击此处可从《推进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推进技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