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轨道热层大气密度原位探测 |
| |
引用本文: | 李永平,朱光武,郑晓亮,艾讲赵,闫亚飞,周建华. 超低轨道热层大气密度原位探测[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2, 48(10): 1875-1882. DOI: 10.13700/j.bh.1001-5965.2021.0618 |
| |
作者姓名: | 李永平 朱光武 郑晓亮 艾讲赵 闫亚飞 周建华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Y59003AC40国家子午工程Y91GJC15ES |
| |
摘 要: | 超低轨道(VLEO)由于其轨道较低,在该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在对地观测、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对该轨道的大气密度变化特性认知不足。在阐述国内外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探测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探测技术,对中国超低轨道大气密度原位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在2020年10月空间环境平静期,250 km和350 km高度大气密度相差一个量级;升降轨期间,超低轨道大气密度每千米分别下降0.025×10-12 kg/m3和0.041×10-12 kg/m3,均小于模式值的0.5倍;北纬40°时,处于午夜的升轨段(约250 km)大气密度是处于正午的降轨段(约420 km)大气密度的11.2倍,高度的影响大于地方时的影响;不同纬度下,实测日均值和模式日均值的比值从高纬的0.49降为低纬的0.39,模式值偏大。在超低轨道上,实测值总体上比模式值小,可为大气物理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关 键 词: | 大气密度 超低轨道(VLEO) 大气环境 原位探测 大气模式 数据分析 |
收稿时间: | 2021-10-20 |
In-situ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density in very low Earth orbits |
| |
Affiliation: | 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Space Environment Exploration, National Space Science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3.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4.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Shanghai 201108, China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