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仿生负泊松比拉胀内凹蜂窝结构耐撞性
引用本文:任毅如,蒋宏勇,金其多,朱国华.仿生负泊松比拉胀内凹蜂窝结构耐撞性[J].航空学报,2021,42(3):223978-223978.
作者姓名:任毅如  蒋宏勇  金其多  朱国华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长沙410082;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西安 71006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62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02011);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8B204)
摘    要:基于自然界微观生物结构的启发,设计了1种新型仿生负泊松比拉胀内凹蜂窝(ARH),并对其耐撞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竹子的梯度结构和椰子树的同心胞结构,提出了2种单向梯度和2种双向梯度同心ARH结构。梯度同心结构设计方法不仅可诱导结构渐进的冲击行为,而且因其较低的等效壁厚可改善其比吸能能力。与传统ARH结构相比,对仿生ARH结构的平台应力和吸能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耦合压溃变形模式、收缩变形机理和负泊松比效应等来揭示结构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预测的耐撞响应和压溃变形模式与参考结果相似;相对传统的ARH,梯度同心ARH有更高的平台应力和比吸能,且平台应力的上升和压溃变形模式均呈梯度变化;梯度方向对压溃变形模式和各层变形顺序影响较大;双向梯度同心ARH比单向梯度同心ARH因耦合变形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同心胞数对蜂窝各层的收缩变形有较大影响。

关 键 词:负泊松比  蜂窝结构  仿生设计  耐撞性  增强设计  梯度
收稿时间:2020-03-15
修稿时间:2020-04-1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航空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航空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