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37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再入全过程合理预测热防护罩表面材料烧蚀深度和温度的动态变化问题,提出融合再入轨迹、气动热以及Newton-Raphson和三对角矩阵算法(TDMA)构建动态烧蚀的方法。该方法建立直入式和跳跃式三自由度再入轨迹,应用修正的牛顿流体理论估算气动参数,以及修正的Fay-Riddell和Sutton-Grave理论计算驻点区域的热流密度,利用一维非线性热传导方程模拟了热防护材料的烧蚀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实现了再入全过程热防护材料烧蚀深度和温度连续动态变化的预测,同样适用于更为复杂结构飞行器的动态烧蚀预测,与热平衡积分法(HBI)相比其结果可靠合理,为进一步优化热防护系统(TPS)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行星探测科学目标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较好地保留了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遗迹,小行星,尤其是近地小行星,已成为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小行星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探测方式,指出目前小行星探测已进入空间探测的新时代;总结了国际小行星探测的现状,包括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配置,以及获取的主要科学数据等;探讨了未来小行星探测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科学问题,并对我国未来自主小行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的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摘要: 针对月地返回轨道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大的特点,结合我国主、副着陆场的分布情况,提出一种通过在月地返回轨道中实施双脉冲机动,以实现在应急条件下将再入平面调整至原再入平面以外的异面再入落区方法.应用一种迭代算法实现了在月地系统复杂引力场中求解Lambert问题的精确解;而后,结合最优的必要性判定条件以及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一种交互式脉冲优化方法,可求得双脉冲机动的最优解为0.025 2 km/s,满足工程实际约束.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飞机空中受油管在收上位置钢珠锁自动开锁故障,对空中受油管液压收放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收上位置钢珠锁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比对钢珠锁开锁压力理论计算和收放系统回油压力测试试验结果,找出空中受油管收上位置钢珠锁自动开锁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维修记录、合同签署、结构修理、沟通谈判等方面分析了飞机在退租检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虚拟落点策略的月球返回飞船再入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彪  崔乃刚  郭继峰  王平 《宇航学报》2013,34(2):170-178
针对长航程大偏差状况下阿波罗再入制导算法的精度退化问题提出改进,采用数值预测-校正方法规划和调制线性参数化的倾侧角剖面,给出了一种在全航程包络内适用的月球返回飞船再入制导方法。引入虚拟落点策略,在一次再入段利用算法预测能力预测二次再入段初始侧向偏差并进行前馈补偿,给出了简便有效的虚拟落点瞄准程序。大偏差任务想定下的蒙特卡洛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在3000km到10000km的再入航程范围内,能够确保偏差小于3km的落点精度。  相似文献   
7.
刘勇  刘磊  曹鹏飞  张尧 《宇航学报》2022,43(11):1444-1453
针对自由返回轨道求解过程中地心轨道类型变化造成的B平面参数方法计算失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平面参数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轨道半通径参数的普适性,给出了不同轨道类型的P平面参数定义,建立了以P平面参数为求解目标量的自由返回轨道求解模型。其次,给出了基于P平面参数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设计方法,在构建的瞬时地月惯性系下,以平面双二体自由返回轨道作为初值,实现了高精度力模型下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求解。对8种构型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结果表明,P平面参数具有类似于B平面参数的大收敛域,且有效解决了轨道类型变化对计算的影响,可直接应用于中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8.
Conceptual study of Mars Aeroflyby Sample Collection (MASC) is conducted as a part of the nex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currently entertained in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In the mission scenario, an atmospheric entry vehicle is flown into the Martian atmosphere, collects the Martian dust particles as well as atmospheric gases during the guided hypersonic flight, exits the Martian atmosphere, and is inserted into a parking orbit from which a return system departs for the earth to deliver the dust and gas sampl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a controlled flight and a successful orbit insertion, aeroassist orbit transfer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 System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and to make a conceptual design, finding that the MASC system is feasible at the minimum system mass of 600 kg approximately. The aerogel, which is one of the candidates for the dust sample collector, is assessed by arcjet heating tests to examine its behavior when exposed to high-temperature gases, as well as by particle impingement tests to evaluate its dust capturing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了蒙特卡洛方法的起源和基本思想,随机数和随机抽样的产生方法,同时,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用数值方法计算飞船返回舱着陆姿态参数的初步设想。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节约试验经费,分析返回舱缓冲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Laboratory impact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experimental versions of a proposed robotic sample collector for extraterrestrial samples. The collector consists of a retractable aluminum ring containing an impregnable silicone compound that is pressed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to be sampled.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program to evaluate this idea, we have performed tests to determine if the samples embedded in the collector medium can survive the impact forces experienced during direct reentry, such as that of the recent Genesis sample return mission. For the present study, samples of sand, rock, glass, and chalk were subjected to decelerations of 1440–2880 g using drop tests. We found that even the most fragile samples, chosen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a wide range of the types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asteroids that have currently been studied, can withstand impacts of the intensity experienced by a sample return capsule during direct ree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