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列车进入带缓冲结构隧道的压力变化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列车穿越带有缓冲结构的隧道压力变化的三维粘性流场数值模拟过程,控制方程为三维粘性、可压缩、非定常流的N.S方程,空间离散采用了中心有限体积法格式,时间采用预处理二阶精度多步后差分格式进行离散,对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移动网格技术处理。对不同的缓冲结构缓解隧道内瞬变压力及压力梯度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隧道内的压力和压力梯度的最大值,其原因在于缓冲结构延长了压缩波压力上升的时间,降低列车突入隧道时所形成的最大压力梯度;另一方面由于压缩波在缓冲结构和列车、隧道之间多次的反射,也降低了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2.
切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加工技术和机床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切削加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描述了高速切削技术的现状,直线电机的应用,高效环保切削加工,机床的并联机构及相关的测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城际高速铁路运输,而在线路中有隧道时,列车进出隧道所产生的微压波问题已经成为限制高速铁路安全、环保、健康发展的障碍。大量研究表明:隧道出口的微压波强度与压缩波的压力梯度成正比,可以通过分析压缩波的压力梯度变化来评价降低微压波的效果。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缓冲设施、减压竖井降低压缩波峰值和压力梯度峰值的效果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减压竖井降低首波压力峰值、压力梯度峰值效果明显;洞口缓冲设施降低首波压力峰值的效果不明显,降低压力梯度峰值效果明显,并且降低压力梯度的效果与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剪切旋压加热温度、进给率和半锥角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旋压进给比增大,残余压应力减小;适宜的旋压变形温度范围有利于降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半锥角对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不显著,5A06铝合金旋压适宜采用30°~45°的半锥角.  相似文献   
5.
合理选择模型的支撑形式和解决支架干扰问题是准确获取气动力数据的关键因素。为了寻找一种合适的运输类飞机在高速风洞试验中的支撑形式,首先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给出了运输类飞机高速风洞试验中30°尾支撑支架干扰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根据0°、5°、15°以及30°不同尾支撑形式的计算分析和专项试验论证结果,提出并验证了小角度尾支撑是现阶段运输类飞机高速风洞试验中最合理、最有效的支撑形式。  相似文献   
6.
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能加工大口径、高强度、特种合金材料的高精度、薄壁管形件的旋压机床.为满足国内用户需求,开发研制了100T立式强力旋压机床,为重型强力旋压机的研制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吴卷  詹梅  蒋华兵  陈飞  杨合 《航空学报》2011,32(7):1309-1317
采用Lemaitre韧性断裂准则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来预测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开裂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其中的Lemaitre准则是以损伤值与塑性应变呈线性关系为基础的,而实际一些材料的损伤值与塑性应变间却是非线性的.为此,本文将原Lemaitre准则中反映损伤值与塑性应变间的线性关系修正为非线性关系,得到了改进的Le...  相似文献   
8.
As Ulysses moved inward and southward from mid-1992 to early 1994 we noticed the occasional occurrence of inter-events, lasting about 10 days and falling between the recurrent events, observed at proton energies of 0.48–97 MeV, associated with Corotating Interaction Regions (CIR). These inter-events were present for several sequences of two or more solar rotations at intensity levels around 1% of those of the neighbouring main events. When we compared the Ulysses events with those measured on IMP-8 at 1 AU we saw that the inter-events appeared at Ulysses after the extended emission (>10 days) of large fluxes of solar protons of the same energy that lasted at least one solar rotation at 1 AU. The inter-events fell completely within the rarefaction regions (dv/dt<0) of the recurrent solar wind streams.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lines in the rarefactions map back to the narrow range of longitudes at the Sun which mark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high speed stream. Thus the inter-events are propagating at mid-latitudes to Ulysses along field lines free from stream-stream interactions. They are seen in the 0.39–1.28 MeV/nucleon He, which exhibit a faster decay, but almost never in the 38–53 keV electrons. We show that the inter-events are unlikely to be accelerated by reverse sh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CIRs and tha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accelerated by sequences of solar events and transported along the IMF in the rarefactions of the solar wind streams.  相似文献   
9.
转换式高速直升机RD15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焕瑾  高正 《航空学报》2005,26(1):36-39
首先对目前各种类型的高速直升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旋翼/机翼转换式高速方案;然后对此方案的旋翼系统的气动特性和关键技术——直升机/飞机模式转换过程中盘翼的仰角、桨叶的长度、转速以及桨距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提出了高速直升机RD15的总体方案,并设计了直升机/飞机模式转换过程。计算表明,该方案在直升机/飞机模式相互转化过程中升力、功率和操纵的改变能够实现平滑连续并保持操稳性。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