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航空   564篇
航天技术   201篇
综合类   166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2.
为使国内具备鱼雷有动力风洞试验能力 ,通过设备研制和对转桨推进型鱼雷性能研究试验表明 :一是动力对姿态导数影响达 40 % ,效率导数一般下降 1 0 %~ 1 5 % ,设计单位应重视上述特性对鱼雷航行与机动特性的影响 ;二是对转桨对雷体稳定性作用值得高度重视 ,传统认为对转桨是鱼雷辅助稳定装置的设计思想应有所调整 ,尤其对机动性要求高的鱼雷。  相似文献   
3.
国外风洞试验的新机制、新概念、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地面试验设备,是保证一个国家航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的基础研究设施。面对新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世界发达国家加强了新概念风洞研制,改革风洞运行机制,一些新技术也在大型生产性风洞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小直径刀具(φ6mm以下小钻头、铣刀)加工中产生的磨、破损信号难于检测。本文基于这一问题,研究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来传输传感器信号,并建立了CIMS,FMS加工中心钻、铣用小直径刀具的工况监视系统。研究表明:用遥测技术传输的切削过程信息是可以用来识别刀具切削状态的;小直径刀具折断快速报警的成功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同轴探针对称激励矩形波导时,其模式谱图中不存在引起合成场结构不对称的高次模TE20及TE01模。应用分式线性变换检测法进行了对比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聚四氟乙烯样品,在7—16GHz频带内测量其复介电常数均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标准三公分波导工作频率可高达16GHz,如果取波导宽窄边比r=3,工作频率可达19GHz。所得结果对于微波材料宽带测量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着陆缓冲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陆缓冲技术是空间飞行器返回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着陆缓冲装置可以明显降低降落伞的面积、减小回收系统的重量,同时大幅度降低飞行器着陆时的冲击载荷。近些年来,着陆缓冲技术有了些新的发展。文中对已有的着陆缓冲装置进行了分类,对每种类型的技术性能、使用范围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年来传感器故障诊断和信号恢复的方法,包括硬件冗余、分析冗余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作了总结,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便为进一步研究传感器故障诊断和信号恢复方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据交流载波系统理论,把旋转导弹自动驾驶仪变换成等效直流系统以简化其数学模型。通过数字仿真,比较了交流载波系统和其等效直流系统,验证了交流载波系统等效直流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红外遥感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解决其红外器件的制冷问题。文中通过对空间用制冷技术的分析,探讨了辐射制冷器、斯特林制冷机、脉冲管制冷器在空间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拓宽仿真系统、仿真计算机、仿真软件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范围,本文全面阐述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的发展方向,可供预先研究做选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