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326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1):2851-2863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booming of the industry of civi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UAS).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the UAS industry has been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and the aviation industry. UAS are highly digitalized, informationized, and intelligent; therefore,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national airspace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UAS operation pose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traditional aviation regulatory system and technical means. How to prevent collisions between UASs and between UAS and manned aircraft to achieve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in the integrated operating airspace has become a common challenge for industry and academia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carried out a great amount of work and experiments in the air traffic management of UAS and som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UAS separation manage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in collision avoidance in the integrated airspace, mainly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AS Traffic Management (UTM), safety separation standards, detection system, collision risk prediction, collision avoidance, safety risk assessment, etc., as well as an analysis of the bottlenecks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encountered and their development trend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s an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regard.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summary of some of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and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2.
航天火工装置种类很多,性能各异。文章仅对广泛使用的弹射器和解锁器类火工装置的推力测量系统进行论述,分析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环节,说明不同干扰类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测试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航天火工装置种类很多,性能各异。文章仅对广泛使用的弹射器和解锁器类火工装置的推力测量系统进行论述,分析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环节,说明不同干扰类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测试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益农  贾区耀 《宇航学报》2005,26(2):140-142
多次风洞自由飞多体分离抛撒实验均证实了被抛撒物运动初条件对抛离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可采取"戴帽"措施;但数值计算结果与此相反,因而需深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常规形式的风洞测力方法,无法模拟各分离体之间很大的相对速度。分离过程中"特征时间"是很小的,因而风洞实验以及数值计算必须计及非常小的"特征时间"所反映的非定常气动力。多体分离的实践表明,至少在快速分离过程中运动动力学相似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燃气蒸汽式发射系统内弹道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燃气蒸汽式发射动力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影响内弹道计算精度的若干因素,并就其中几个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开发研制出了一套用于预估内弹道性能的系统化程序。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适用于内弹道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为燃气蒸汽式发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型柔性整流罩抛罩多体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寻虎  骆剑 《上海航天》2005,22(5):28-33
在考虑结构弹性变形、空间大范围相对运动,以及弹性运动与刚体运动耦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运载火箭整流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MSC.NASTRAN和ADAMS软件仿真模拟了新一代大运载火箭整流罩不同设计方案的地面分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整流罩的多个仿真模拟分离参数与试验值较为接近,证明本文的整流罩抛罩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7.
空间相机像移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空间相机拍照时产生像移的机理及国内外目前较常使用的不同像移补偿方法,并对光、机、电等不同实现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基于DS18B20的智能温度控制器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硬件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点介绍DS18B20的特性和编程要点。  相似文献   
9.
着重介绍了凝聚式过滤器的开发、设计及与空气压缩机厂原有产品在性能上是有区别的。新的凝聚式过滤器实现了对压缩空气进行切向进气,用丝网除沫器和精滤芯等代替原有的陶瓷管堆积过滤和毛毡缠绕过滤法。在过滤精度,气流均匀性阻力特性等性能上有一定优势,且成本低、数命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用智能气囊缓冲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首次研究了应用于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的智能气囊缓冲器,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直升机上应用的可行性。智能气囊采用了智能材料与结构新概念设计.可提高缓冲器的性能。与其它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能主动控制冲击过载,可使坠撞事故中乘员受到的冲击过载更为平缓,提高缓冲保护的有效性。初步实验结果证实智能气囊缓冲器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