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克码多普勒容限带宽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和分析了多普勒容限带宽扩展的几种方法,提出用设计包络约束(EC)滤波器的方法设计巴克码的多普勒频移补偿滤波器,可以同时进行旁瓣抑制和多普勒容限带宽的扩展,并且使信噪比损失较小。经计算机仿真证明有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换能效率低导致超声回波信噪比(SNR)差这一问题,基于相位编码脉冲压缩技术,讨论了匹配滤波器及旁瓣抑制滤波器的设计及其在电磁超声检测中的实现.选用典型二相编码信号-巴克码作为激励信号,分析了不同码长、载波周期数的巴克码信号对电磁超声导波检测脉冲压缩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旁瓣抑制算法的效果.以...  相似文献   
3.
某导弹使用的大容量全速变遥测系统采用PACM—FM体制。系统设计中采用了较新颖的设计思想和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采用了13位巴克码作为帧同步和高稳定度、高精度的新型集成锁相环路(PLL),组成帧码同步器,使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三年的使用和诚验,都取得圆满成功,显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CPLD设计了一个11位的巴克码信号发生器,该发生器具有单次和连续输出功能,同时也设计出了一个11位的译码器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当接收到巴克码时发光二极管亮,没有检测到时则发光二极管灭。  相似文献   
5.
巴克码的旁瓣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情况,对13位巴克码的旁瓣抑制问题,提出在RG旁瓣抑制滤波器设计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寻找旁瓣抑制滤波器的加权系数,以获得较低的积累旁瓣,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CPLD设计了一个11位的巴克码信号发生器,该发生器具有单次和连续输出功能,同时也设计出了一个11位的译码器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当接收到巴克码时发光二极管亮,没有检测到时则发光二极管灭.  相似文献   
7.
如今,在信号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传统的雷达信号设计暴露出的功能单一、低截获性能差以及距离速度分辨力较低等问题,构建了 1种基于十三位巴克码的探测干扰一体化信号波形。文中对其调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二相编码序列分量、伪随机码序列分量进行自相关函数特征分析,并分别从模糊函数、功率谱角度分析其探测特性和干扰特性。仿真实验证明,探测干扰一体化信号样式相较于单一调制的十三位巴克码信号具有较好的模糊函数和功率谱特性,在保持二相编码信号良好的多普勒敏感特性基础上,具有更好的距离分辨力以及更 大的干扰带宽。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天地一体化电磁观测系统,实现电离层等的实时准确观测,为地震机理的研究与地震预报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设计方案将应用于电磁卫星的地面同步验证系统中,给出了数控系统的时序控制单元、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等的具体实现.在收发延迟可变的雷达时序控制下,发射单元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产生1~30MHz的脉冲信号,40位类巴克码对脉冲信号进行二进制相位调制编码,随后交替发射正交极化波;接收单元利用高速模数转换器实现信号的数字化,采用FPGA技术进行下变频处理.本数控系统的设计可直接获取回波信号的极化信息,高度分辨率为1.5km,探测周期小于2min.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控系统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应用于 IEEE80 2 .11协议中的自扰抑制型巴克码多位置调制 [1] 。对于 IEEE80 2 .11高速率的无线局域网 ,使用最多的是巴克码多位置调制。文中对巴克码位置调制和多位置调制作了简单的介绍。为了减少巴克码多位置调制中各路码序列之间的干扰 ,提出了自扰抑制型巴克码多位置调制。并对自扰抑制巴克码多位置调制的系统模型、系统信息传输速率、误码率等各项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11位巴克码最小峰值旁瓣滤波器(LP滤波器)的计算结果,LP滤波器长度为39时,峰值旁瓣电平降到-34.4db,比匹配滤波器改善13.6dB。文中还给出滤波器权值误差对旁瓣电平影响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