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341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相控阵雷达网跟踪弹道导弹目标时的资源管理问题,分析阐述反导预警作战场景,提出综合目标跟踪精度和雷达切换频率的目标分配效益函数,从雷达能量、时间及雷达与目标可见性三方面建立约束条件,以准确反映目标分配过程中的实际限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导预警相控阵雷达网目标分配模型。根据反导预警任务特点,设置目标分配的自适应间隔,以提高模型设计合理性。就稀疏弹道导弹目标跟踪、密集弹道导弹目标跟踪2种场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目标分配,提升相控阵雷达网资源利用效率,并能够减少雷达切换次数。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空间站等航天工程的推进,大功率、长寿命(低轨15年)、高可靠的滚环电传输技术需求日益紧迫。针对滚环摩擦副的结构设计,建立了滚环摩擦副的运动学模型。根据运动学模型确定了滚环摩擦副结构,并采用ADAMS软件仿真验证了摩擦副的纯滚动及运动自适应性;理论分析了摩擦副的接触电阻和疲劳寿命,对柔性环的循环应力进行了FEM仿真;开展了单环3kW大功率滚环样机1.5×105转的寿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单环传输功率提高为滑环6倍的前提下,寿命周期内滚环单环的接触电阻及其波动值均小于1mΩ,研究结果可为空间大功率长寿命滚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22日零时,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以及三亚飞行情报区岛内空域实施缩小垂直间隔(不含已经实施缩小垂直间隔的三亚飞行情报区海洋空域,以及香港、台北飞行情报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有的平板缝阵天线阵面设计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公式推导和算法处理获得了非常简洁的求解方程,并在所设计的谐振阵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一个调节因子α来得到了求解等缝长的方程,从而实现了等缝长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8月1日零时起,上海浦东机场飞往日本福冈的民航航班再次缩小飞行间隔。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往日本福冈的航线上,同一高度的飞行间隔从40海里缩短为30海里;由日本出发的航班在飞往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线上,同一高度飞行间隔从30海里缩短为20海里,两机飞行间隔距离进一步缩短,飞行容量可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7.
一、空中交通安全间隔问题 1.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工作 要了解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间隔,首先需要介绍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工作。(1)空中交通管制是应飞行量增长的要求而产生的,是保证飞行安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实施是为了以下目的:  相似文献   
8.
具有衬里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给出了具有衬里的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纤维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当容器的结构一定时,给出了确定爆破压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民航总局空管局在"十一五"建设期间决定我国民用航空飞行空域在2007年11月22日全面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 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以促进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试从安全顺利实施RVSM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现状,着重围绕实施RVSM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设备配置、基本步骤及成本效益等,探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4,21(4):1-11
简要说明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总体情况。介绍了FY-1C星运行5年。D星运行2年后的测控、电源、热控、敖传、扫描辐射计和星载数据收集与分发(DCDS)分系统、有效载荷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以及姿控和星载计算机的在轨运行情况。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的在轨运行、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长寿命高可靠稳定优质业务运行的FY-1C,D星的创新点、主要成绩,并给出了部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