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投向航天业的风投资本为18亿美元,接近之前15年此类投资总和的两倍。造成这一暴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谷歌和富达向太空探索公司投资10亿美元;二是一网公司完成了5  相似文献   
2.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0,(9):63-63
20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数攀家戴维德森教授及谷歌员工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借助谷歌集群电脑,证明了魔方全部的43252003274489856000种初始状态都可以在20步以内复原。个人电脑做这个检验需要35年。而谷歌集群电脑只用了数周时间。  相似文献   
3.
《卫星应用》2015,(3):1
遥感卫星"站得高,望得远",将人类的视角引向宇宙的高度。"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近年来,卫星遥感产业发展迅速,各航天大国对于遥感卫星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和商业公司开始拥有对地观测卫星系统。新兴力量的加入,有望降低数据和服务价格。同时,技术的融合,推动着遥感企业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4.
凡夫 《国际太空》2014,(9):21-21
前段时间,关于"中国版SpaceX"的新闻报道真可谓"甚嚣尘上"。各大媒体,尤其是许多主流媒体蜂拥而上,争相挖掘题材,将三个90后小伙活生生地炒作成了造火箭的"神童"。而这,想必也正如了这三个90后小伙的意—名气越大越好,炒作越热越好,成立一家名为翎客航天的公司,再抛出一个造火箭的商业模式,风险投资必然"趋之若鹜",财源自然滚滚而来。笔者不禁反思:中国真的能出SpaceX那样的私人航天公司吗?中国何时能出那样的公司?反思的结果便是,媒体们该歇菜了吧!别闹了,"中国版SpaceX"!首先,媒体热衷于造神。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障碍物评估工作的复杂度和提高飞行程序设计效率,本文尝试以气压式垂直进近程序为例,在分析相关设计规章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保护区自动生成算法,实现障碍物自动评估。经GIS呈现技术进行结果验证,此算法能有效辅助飞行程序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5,(2):58-61
<正>谷歌月球X大奖赛再延截止时间X奖基金会2014年12月16日宣布,考虑到眼下参赛的18支队伍面临的技术和经费难题,它将再次推迟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截止时间。截止时间将再推迟一年,即推至2016年底。谷歌月球X大奖赛要求参赛队建造并发射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并在那里行驶至少500米。比赛共设3000万美元奖金。这并不是X奖基金会首次更改这项赛事的截止时间。该赛事2007年9月对外宣布时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10日,美国天空盒子(Skybox)公司与全球互联网搜索巨擘谷歌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以5亿美元现金收购天空盒子公司。此次交易不仅使谷歌公司获得了自主的天基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数据采集能力,完善其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服务,更使天空盒子公司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分布式计算能力大幅提升,推动其在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浪潮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8.
冷静看待谷歌互联网卫星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6月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长篇报道,引援相关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谷歌公司将计划耗资超过10亿美元资金,打造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为全球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同时也希望借此来解决此前气球、无人机等同类项目遭遇的资金与技术难题。这无疑是继外联网(Outernet)计划之后,互联网产业对传统卫星通信产业的又一大冲击,引起了国内外诸多企业、专家、学者与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考虑到参赛的18支队伍面临的技术和经费难题,X奖基金会将再次推迟谷歌月球X大奖赛的截止时间,即推迟一年至2016年底。谷歌月球X大奖赛要求参赛队建造并发射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并在那里行驶至少500米。比赛共设3000万美元奖金。不过,  相似文献   
10.
探究美国SpaceX公司的发展与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讲,世间万物的兴衰与发展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莫不如此。从上世纪末大放异彩的微软(Microsoft)和IBM等IT巨头到今天快速崛起的谷歌(Google)等互联网新贵,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打破人类既往的认识和生活方式,并不断催发着人类的求知探索和技术进步,为将来更创新的科学技术变革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