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4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航空   1999篇
航天技术   537篇
综合类   192篇
航天   227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相控阵雷达网跟踪弹道导弹目标时的资源管理问题,分析阐述反导预警作战场景,提出综合目标跟踪精度和雷达切换频率的目标分配效益函数,从雷达能量、时间及雷达与目标可见性三方面建立约束条件,以准确反映目标分配过程中的实际限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导预警相控阵雷达网目标分配模型。根据反导预警任务特点,设置目标分配的自适应间隔,以提高模型设计合理性。就稀疏弹道导弹目标跟踪、密集弹道导弹目标跟踪2种场景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目标分配,提升相控阵雷达网资源利用效率,并能够减少雷达切换次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机载托架传统校准方法精度低、耗时、费力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并且操作简单的成品托架自动校准系统。该系统运用调平精度较高的"循环多次"最高点不动调平方法,建立高精度机载托架校准的静力学数学模型,运用VC与Matlab的COM接口编程技术开发机载托架自动校准系统,并建立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机载托架进行校准,无论是校准精度还是校准效率都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4.
评述五种主要的雷达抗干扰技术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今后雷达技术的四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Loga.  RH 《空载雷达》1996,(4):77-81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海防导弹末制导雷达在近距离可能产生大目标效应的原因以及产生大目标效应所带来的危害。计算了海防导弹末制导雷达可能产生大目标效应的作用距离,分析选择了解决大目标效应的实施距离,对提出解决大目标效应的两个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线扫方案,对线扫方案的末制导雷达原理方框图进行了设计,对实现线扫的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对线扫方案的有关参数进行了必要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在Aleniw马可波罗系统中的雷达数据处理器(RDP)是雷达终端的主用设备,它的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存于硬盘之上。由于该设备的专用性较强,同时缺乏其硬盘维护,制作的相应资料,给维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着重介绍该硬盘的详细制作方法和步骤,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F/A-18E/F“超级大黄蜂”是美国海军最新型战斗机,其中F/A-18E为单座型,F/A-18F为双座型。这种飞机可以执行侦察、对地攻击、空战等多种任务。2002年才开始部署在航母上,今年年初又随美军航母进驻海湾地区,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在美伊战争中,“超级大黄蜂”不仅首次执行了攻击任务,还在后来每天的战斗中,成为美军对伊拉克进行空中打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据航空报报道,2005年年底,填补国内机载光电配套设备行业空白的两项重要科研攻关项目——“某型光电雷达综合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某型光电雷达跟踪试验台校准技术研究”在中国一航航空产品部主持下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这两项科研攻关项目是由一航计测和一航光电所共同研制生产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机载计算机“三化”趋势及现状的研究分析 ,说明机载计算机的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模块化 )已经具有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应主要推广核心数字模块、电源模块以及部分接口模块 ,这是实现“三化”的突破口 ,也是今后机载计算机“三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