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215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4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直升机在运用CAD/CAE/CAM技术进行研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供了解决的方法,介绍了PDM的概念、构成、主要功能。最后简述了PDM技术在直升机研制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在实施PDM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国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设计文件管理平台——图档管理系统的特点、组成和功能,阐述了图档管理系统对文件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说明基于产品结构对设计文件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要求航天飞机不仅能部署卫星,而且在卫星出现异常后能够回收卫星或修理在轨卫星。它可利用机械臂将其捕获,放入有效载荷舱,带回地面修理;亦可派遣航天员去舱外更换零部件、排除故障、进行修复;还可对已耗尽推进剂的卫星补给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些优点是其它航天器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5.
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FM1星空间环境监测(SEM)分系统在轨飞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测量的结果与预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太阳质子事件发生时测量结果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1963年:航天史上第一位妇女太空飞行,第一位在轨妇女——俄罗斯航天员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不仅是在轨飞行的第一位妇女,也是太空中第一位普通人。她原是纺织厂的一名女工,因爱好跳伞运动,后被选为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训练。俄罗斯总理赫鲁晓夫希望她能轰动世界。1963年6月,她在太空飞行71h,绕地球48圈。  相似文献   
7.
基于PDM的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数据管理作为全寿命周期设计的使能技术,可以实现产品信息和产品过程信息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加快产品开发。分析了全寿命周期设计的关键技术,将为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健壮  秦秀珍 《中国航天》2004,(11):7-10,14
近几年来,世界航天保险市场动荡不安,特别是美国2001年“9.11”事件带动了整个保险市场保险费率的急剧上扬。由于发射失败或在轨卫星出现故障导致保险索赔数量的增加,航天保险的保险费率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1999—2002年骤增129%。  相似文献   
9.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极限穿透比动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光辉  黄海  胡震东  徐小刚 《宇航学报》2006,27(5):1000-1003,1028
研究建立宅间碎片对目标超高速撞击条件下临界穿透靶标的损伤特性的理论模型。基于临界穿透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系统分析了初始条件与临界穿透的关系,捉出碎片临界穿透靶板的比动能概念。然后分析了临界穿透下的碎片比动能,认为比动能是速度的函数。最后,考虑碎片的实际撞击过程巾最大着靶面积为变形面积,对比动能进行修正,获得了极限穿透条件下的真实比动能与速度无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04,21(4):1-11
简要说明了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的总体情况。介绍了FY-1C星运行5年。D星运行2年后的测控、电源、热控、敖传、扫描辐射计和星载数据收集与分发(DCDS)分系统、有效载荷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以及姿控和星载计算机的在轨运行情况。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的在轨运行、功能和性能符合任务书的要求。最后总结了长寿命高可靠稳定优质业务运行的FY-1C,D星的创新点、主要成绩,并给出了部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