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航空   37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明 《中国航天》2000,(12):26-27
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小卫星设计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目前该公司正在最终敲定其基于微小卫星的全球灾害预警网络计划。这个网络称为灾害监视星座(DMC),其中很可能将包括属于中国的一颗卫星。这些卫星将运行在离地686公里的轨道上,提供每景图像的费用只有5美元。该星座的建成有望对低成本、高分辨率小卫星成像系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为了保证能频繁重访同一地区和快速得到与灾害有关的数据,以便对灾害做出快速反应,灾害预报和减灾卫星系统需要由多颗卫星组成网络。使用传统的大型卫星组网,其成本将非常之高,因而…  相似文献   
2.
赵纯波  刘素洁 《民航科技》2001,(4):53-54,57
本文对沈阳、辽阳、鞍山雾的情况做了统计和成因分析及分型,并提供了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
灾害管理的主要国际性空间项目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减轻自然灾害是保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地面管理的能力往往不能满足自然灾害管理的要求,而空间系统具备对灾害地区进行全面详细监测的独特能力,可为民政部门和减灾/救灾机构提供评估和指导。自从人类能够获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至今,利用空间技术减少自然  相似文献   
4.
场道除冰雪是民用机场冬季运行的重点保障工作。本文在详细阐述首都机场场道除冰雪发展演变及现行除冰雪基础上,重点从除冰雪模式优化,除冰雪协调机制及有效的技术监控手段搭建方面阐述首都机场场道除冰雪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靖羚 《西南航空》2010,153(11):50-52,54,56,57
喀纳斯的秋天是绚烂的,是浓墨重彩的。仿佛就在秋天来临的一刹那,喀纳斯的色彩被极尽地释放着,红、紫、蓝、绿、青、橙……那流泻的绚烂层层叠叠细密地渲染着喀纳斯的角角落落,山,水,树木。秋天就在阿尔泰山友谊峰南侧的深山密林中为我们筑起一个梦境,一个可感可触的梦境。而这梦境的营造仿佛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让喀纳斯湖更加美丽与神秘。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广东北部受冰雪灾害地区的湿地松、阔叶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比较了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在冰雪灾害下的受害特征.研究表明:林木受害类型可分为折断、弯曲、倒伏和断头4种类型;湿地松林折断的树木最多,占88%;阔叶林折断的树木占64%;杉木林没有弯曲和倒伏的树木,基本是折断和断头的类型.胸径在9.0 cm以下的杉木多数容易发生折断,而胸径在9.0 cm以上的杉木则多数容易发生断头.杉木与湿地松受害特征不同,杉木断干高较高些,而湿地松则容易在低处折断.不同林分生物量的总损失量排序为:阔叶林>湿地松林>杉木林.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W-3A卫星是由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研制的通信卫星。该卫星定位在7°E,已经开始提供运营服务。它是第1颗基于Eurostar-E3000卫星平台研制而提供商业服务的卫星。W-3A卫星在2004年3月16日由质子-M火箭发射,之后进行了6个星期的在轨测试。在4  相似文献   
8.
3月3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将卫星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使用。  相似文献   
9.
雷电在气象学上称为雷暴。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积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的放电,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闪电”。在放电过程中,闪电通道上的温度骤升,空气中的水汽膨胀,甚至还有电离现象产生。短时间内空气迅速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雷鸣。由于云中的电荷在地面上引起感应电荷,使云底和地面之间形成“闪道”,当电荷积累和其它条件(如突出的建筑物和旷地上的人等)具备时,就会生闪电击地,即雷击,造成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10.
《航空港》2011,(2):14-16
2011年上海机场春运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历时40天。根据民航华东管理局的预测,今年春运期间上海两大机场将起降飞机6.25万架次,同比增长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