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远程空空导弹弹载数据链战技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远程复合制导空空导弹中制导过程中弹载数据链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中制导过程中的导弹运动模型、目标机动模型、导弹中制导导引律模型以及中末交接班模型。采用了不同的更新频率对中制导过程进行了仿真,从而得出弹载数据链允许的最低更新频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垂直发射舰空导弹的弹道特性和制导特性,将舰空导弹的弹道分为无控段、转弯段和制导段,分别建立各段弹道的解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作战条件下交班点位置以及到达交班点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的运动学弹道模型以及交接班形势判断方法的正确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王宏伦  苏子康  裴云峰 《航空学报》2014,35(11):3092-3105
针对考虑交接班误差的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无动力自动进场着陆段轨迹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将整个自动进场着陆过程分成交接段、标称下滑段和标称拉平段3个阶段。在依据标称交接班状态、触地状态逆序完成拉平段、下滑段的标称轨迹设计的前提下,针对可能存在的交接班误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纵、侧向位置和速度交接班误差的交接段在线三维轨迹设计方法,并结合阻力舵调整策略,实现RLV从交接班点向标称轨迹的平滑过渡;然后,在交接段轨迹设计基础上提出了交接高度平面内"安全交接区域(SIA)"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迹设计方法及SIA对存在交接班误差的无动力进场着陆轨迹设计问题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防空组网雷达对跟踪目标交接班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泾彤  刘健  刘毅 《航空计算技术》2007,37(1):34-36,40
组网雷达对跟踪目标进行交接班是对目标进行稳定跟踪的基础.在综合考虑组网雷达的作战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接班雷达选择模型和交班时机选择模型.在接班雷达选择模型中,将定位精度和目标在接班雷达探测区域的飞行时间作为接班雷达选择的两个指标,并利用基于理想点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可保证对目标跟踪的连续性并防止频繁交接班情况的发生.最后对提出的交接班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
8月15日,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飞行报告室正式启用管制员电子交接班系统,该系统涵盖了四部分内容:管制员岗前登记、值班情况记录、重要信息通知、岗位交接班。该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每日值班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方便基础数据分析,提高了管理力度。同时,该系统完全嵌入FIPS系统,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高超声速目标拦截弹中末制导交接班窗口小、变化快引起的交接班难题,设计了带终端位置和速度指向约束的拦截弹中制导弹道.首先,考虑交接班时间、动压、热流、过载、控制量以及终端弹道倾角等约束,建立了拦截弹纵向平面中制导弹道优化模型;其次,构建了中制导段的弹目拦截几何,提出了能量受限的侧窗探测拦截弹中末制导交接班窗口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