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航空   660篇
航天技术   251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2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earth environmental system modelling. Currently, LST is obtained through satellite thermal sensors at var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s. Although spatially continuous satellite-based LST measurements are intende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sparse ground-based LST measurements, LST images often contain anomalous valu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clouds or sensor malfunctioning. The problem becomes more serious where the users deal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oral resolu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pability of a newly developed graph signal processing (GSP) method using two-dimensional single-date thermal data. For this purpose, four Landsat/TIRS datasets are analyzed. The data of five elliptical regions on thermal images are eliminated and then re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SP method and using the LST values of the enclosing rectangles containing the ellipsoi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determined by the GSP method generally conforms to the original image LST values. According to a correlation test conducted on the original image LST and those obtained through the GSP method, the values vary from 58% to 95%, which is an above-the-average rate (RMSE from 0.69 to 2.27).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image LST in both the elliptical regions and the enclosing rectangles containing the ellipsoids indic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variance of LST data causes an increased error in the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by the GSP method, and vice versa.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Duncan test indica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non-zero spectral bins would result in increased RMSE values for all the dates and the regions. Moreover, the model errors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across all the image date and five elliptical study reg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use of this method is recommend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ST missing values, where dissimilarity of atmospheric conditions limits the use of other methods that depen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of various dates and a great deal of data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类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本文推导出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微分对策解,由此得到一组含有非线性因素的最环风模型,这一模型特别适用于研究作空间机动飞行的飞机受外界环境扰动的灵敏性问题。最后考察了这一变化风场对飞机突防航迹非线性解耦跟踪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箭体系的最佳解耦姿态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仲  王欣 《宇航学报》2006,27(4):783-786
提出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的一种最佳解耦控制方法。传统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是通过对火箭在制导坐标系(发射惯性坐标系)中定义的欧拉角,形成俯仰、偏航、滚动三个独立回路的姿态控制指令,控制弹体姿态稳定、快速地跟踪指令姿态角。由于控制力矩是分别绕箭体轴给出的,而箭体轴通常与欧拉角的瞬时转轴不重合,所以造成三个控制回路的耦合(只有当偏航、滚动姿态角皆为零时才完全解耦),因此欧拉角控制的解耦问题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并给出了一些解耦控制方法,但都比较复杂,实现困难。本文提出的最佳解耦控制方法是基于箭体坐标系的,该方法是根据实时确定的箭体系到指令箭体系的方向余弦矩阵,确定一组箭体系分别绕各轴的转角△θx1,△θy1,△θz1,即箭体各轴同时转动角△θx1,△θy1,△θz1,后可使箭体系与指令箭体系重合,这样便保证了解耦和最小转角的最佳控制。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大范围机动变轨控制,也将适用于其它轴对称飞行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结合防雹火箭实际,编制了无控火箭弹的外弹道计算程序,并利用16种野战火箭弹,炮弹的实测数据以及防雹火箭弹的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该程序的阻力系数计算误差为2%,适用于各种无控火箭弹和炮弹的质心弹道计算。  相似文献   
5.
6.
战术弹道导弹中段多弹头进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没有突防手段的战术弹道导弹进攻的成功概率正在不断下降。本文利用零射程线给出了一种在中段初始阶段使用的多弹头突防手段,并进行了理论证明和仿真验证。这种方法不仅工程实现简单,而且在对抗过程中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南英  陈士橹 《宇航学报》1996,17(4):104-109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想获得具有最大有效载荷的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返回段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等价于航天器离轨点所耗燃料质量与热防护系统(TPS)质量之和达极小。文中把最大有效载荷的再入轨迹分三种情况作了分析:航天器TPS质量不确定时,通过返回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并选择确定相应TPS的质量;TPS质量已确定时,通过再入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TPS质量足够大时,通过多次穿越大气层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本文的结论可为航天器再入轨迹与TPS的一体化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初,Miele A等人提出SGRA方法用于优化飞行轨迹计算。但方法存在时间加权系数难于确定、长时间的飞行轨迹计算积分精度不易控制及要计算数字微分等不足。对此提出一改进梯度方法,并计算了某型战斗机从亚音速三维转弯升高到超音速的最短时间飞行轨迹。结果表明,本方法稳定有效,为解决飞机最快机动轨迹的优,乜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导弹对活动目标全方位攻击的基本原理,并讨论了工程上实现的途径。通过平面及空间导引弹道仿真,初步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及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0.
气膜冷却技术在火炮射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炮管烧蚀一直是火炮性能提高所面临的一重大障碍,分析了火炮烧蚀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将冷却剂直接加于可燃药筒中的新型气膜冷却技术,从而在火炮内弹道性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