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于未来航电系统的互连标准--SCI/R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I作为未来航电系统互连技术的首选标准,其协议本身不提供实时性的保证,不能直接应用于航电系统.本文介绍的SCI针对实时应用的扩展版本SCI/RT在实时性、可靠性、优先权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增强,较好地满足了实时应用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SCI网络拓扑结构的可生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空电子系统的需求出发,研究了适于航电系统的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网络拓扑结构的可生存性.选择了由双节点或skip-a-node结构形式构成的网格形、蝶形等适于SCI网络的拓扑形式并构造了二种网络拓扑结构以便于不同结构的可生存性比较.同时考虑边及节点损坏的情况,利用图的邻接矩阵对网络连通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找到并印证了具有高可生存性的拓扑形式,同时发现相同结构下小环方向的改变对可生存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兴春  邵搏  李铮 《航空学报》2007,28(5):1130-1136
 从航空电子系统的需求出发,对可扩展一致性接口(SCI)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最短路径(跳数)研究。利用图论中的邻接矩阵变换方法,根据航空电子系统中SCI节点端口数的限制及SCI网络的小环组合结构的特点,对SCI推荐的网格形和蝶形两种网络进行了平均最小跳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SCI网络中小环方向的改变对平均最小跳数有影响的结论,并得到了该两种网络结构中平均最小跳数最少的拓扑形式。  相似文献   
4.
航电系统SCI环型互连的计算机仿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可扩展一致性接口 SCI环型互连的计算机仿真问题。作为未来一代航电系统的首选技术 ,SCI互连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质量 ,对其性能的评价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按照计算机仿真建模的一般方法 ,从 SCI协议的基本原理出发 ,建立了接口和节点模型 ,解决了并发数据交互的仿真时序问题 ,给出了 SCI环型互连的系统仿真模型 ,并通过例子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SCI的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阐述了作为未来航空电子高速数据总线首选标准的SCI网络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原理 ,并说明了SCI平台下数据通信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可扩展一致性接口 ( SCI)是 IEEE提出的一个协议标准 ,主要用于高速、低延迟的大规模集群系统。对 SCI协议的基本拓扑结构——环网进行了建模 ,在此基础上 ,对一个典型的 4节点环进行仿真 ,考察特定消息的网络延迟和网络负载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 ,SCI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任务系统的互联  相似文献   
7.
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数据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数据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在数据网络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作者通过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分析与比较,得到适用于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数据网络的设计,最后介绍了机载实时容错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网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SCI论文的收录引用情况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近几年统计数据,对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收录引用和我国RD活动经费支出与人员投入情况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行全面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比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单片机性能优良、功能强大,以它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计费,改善交通状况.本文介绍了整个系统实现的硬、软件构成及原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SCI环平均消息延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环采用缓冲器插入技术,允许环中存在多个消息并发传输的情况,这给SCI环的数学建模带来了困难,文中根据排队理论,对SCI环的平均消息延迟进行分析,给出平均消息延迟与吞吐量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