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柱面菲涅耳太阳聚光透镜的光学设计和光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柱面线聚焦菲涅耳太阳聚光透镜的光学设计和光学效率。依据理论分析,对透镜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成功地研制出了柱面线聚焦菲涅耳聚光透镜。还分析了透镜相对孔径(F数)和成型模具等因素对透镜光学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4F傅里叶变换透镜系统对粒子场全息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F傅里叶变换透镜系统在空间滤波和光学信息处理中,被广泛用来处理二维透光物体。但在实际应用中,4F系统也被用于三维场的研究。例如三维粒子场的全息记录。由于全息记录的特点,要求了解经4F系统转换后的粒子物光场,以确定粒子场的空间分布。而目前4F系统在粒子场全息记录的应用基础均借助对二维物场的研究理论。本文讨论了经4F系统转换后的三维粒子物光场的特点以及对全息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微小卫星群落编队飞行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能量供给平台.该平台中菲涅尔透镜(太阳能聚集装置)收集空间太阳光,并将聚焦光能耦合进光纤束(柔性转向装置)以进行传输和换向.由3个薄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二次发射装置)将出射光线整合成高强平行光束进行光能传输,将光能以高强太阳光形式无线传输至航天器群落,实现能量供给.该能量供给平台能量收集传输效率可达到70%以上,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剖面是水文地质中常见的、有价值的数据形式,提出了基于水文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剖面信息提取",并给出了建模步骤.分析了基于剖面建模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的预处理.详细介绍了剖面概化、二维剖面映射到三维空间、建立背景网格以及校正错误剖面信息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顶面—尖灭线—透镜体"的三步建模法构建透镜体模型,该方法使复杂的多值建模问题转化为单值建模问题.描述了单值层面和透镜体的建模算法.最后给出应用实例,证明了基于剖面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共形光学窗口外表面与飞行器轮廓相同,可以显著提升飞行器的整体性能,但在大扫描视场应用时,引入大量非对称动态像差,严重影响成像质量。针对大扫描视场的共形光学系统,提出了基于共形窗口内表面优化,以及分视场单元透镜阵列的动态像差校正方法,实现动态像差的静态化校正。在84°扫描视场范围内,对共形光学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共形光学系统在全扫描视场范围内的Zernike多项式系数绝对值从0~10.82λ减小到0~1λ(λ为波长),同时各通道单元透镜阵列保持固定状态。与目前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显著提升了大扫描视场共形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有效简化了系统结构。本文的研究对实现大扫描视场、高成像质量和高稳定性的共形光学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笔者讨论了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气动结构,对设计的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射流流场及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自由涡射流对透射激光产生的气动透镜效应,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发展需求,针对制导系统中的光学镜头进行轻量化设计。通过分析超透镜的波前调控原理和加工工艺,利用传输相位调控原理设计了基于硅和氟化钡材料的中红外波长超透镜,工作波长3 μm,镜头厚度小于1 mm,口径50 mm时重量小于10 g,热膨胀系数较低环境适应性好。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超透镜进行了仿真,通过设置对称边界条件缩短了仿真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当超透镜数值孔径为0.45时,聚焦效率为85%,焦斑半高宽3.4 μm。  相似文献   
8.
准直式地球模拟器锗准直透镜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心耕 《航天控制》2004,22(3):54-57
从视场设计出发 ,分析了锗基片的厚度和光学材料吸收特性对光学设计的影响 ,介绍了红外光学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 ,给出了设计结果 ,并与国内同类地球模拟器的光学特性进行比较 ,说明准直式地球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的发展,望远镜镜头的质量和成本快速增加,将超出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的运载能力。传统玻璃镜而很快将达到技术瓶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DARPA)正在开展的“薄膜型光学实时成像仪”(MembraneOpticImagerReal—TimeExploitation,MOIRE)项目,采用了基于菲涅尔透镜的衍射光学系统,而非传统光学系统采用的玻璃镜面或者透镜。  相似文献   
10.
冯文澜 《推进技术》1982,3(3):23-29
美国Purdue大学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在J.R.Osborn教授领导下,发展了GDP及PEM模型。为了研究推进剂的能量特性以及温度和压力敏感度,必须测量推进剂的燃速和火焰温度。为此,设计和安装了一套伺服调节机构,使燃烧表面在工作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这样就可以测量燃烧的瞬时速度。在这同时,有一套能自动测量和记录的装置用来测量火焰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