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248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0型谐波减速器杯形柔轮在加载运转试验中连续发生早期断裂失效。经金相组织观察及X光探伤检验,排除了原材料或工艺过程断裂导致失效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柔轮断口,可明显地观察到样件上普遍存在着的疲劳断裂源区、疲劳断裂源点、扩展区及瞬断区,瞬断区位在断口内侧,断面磨光现象较为明显,据此判断此种柔轮的早期断裂失效是属疲劳断裂破损性质。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新型液位传感器。分析传统电容液位传感器在实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防挂料原理,变传统的单纯测量探头电容变化为测量在液位变化下探头的复阻抗的变化,并利用同步整流技术,抵消导电介质挂料造成的虚假信号。设计上,通过合理选取有关参数,避免了信号变换器和探头分置时分布电容的影响,使传感器可以用在高温介质测量场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新颖的混合集成谐波混频器电路及设计方法。该混频器使用一只反向并联混频二极管对。介质材料采用RT—Duriod 5880.经测试,当射频频率为34.2~35.2GHz,中频频率为100MHz时,获得的变频损耗小于10.5dB,其中最好的为8.5dB。  相似文献   
4.
利用NI 的PXI-6281高速数据采集卡来完成角速度波动信号的采集,借鉴信号失真度的概念,分析角速度反馈信号的基波和高次谐波大小,求取高次谐波与基波幅值比,作为角速度波动率.  相似文献   
5.
金属载体上线天线阻抗与辐射特性的矩量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线网格模拟金属载体表面,应用矩量法求出天线及载体网格上的电流分布,据此研究在该金属载体影响下的天线特性,在计算阻抗矩阵元素时,利用了非对称正弦偶极子辐射场的精确表达式,并采用了直接复数积分,简化了计算公式,本文给出了几种金属载体上线天线的阻抗与辐射特性的计算结果,它们与有关文献上的数据或实验结果一致,最后计算了一种舰船简单模型上两根线天线的远区辐射场及它们的自阻抗与互阻抗。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微波网络理论,提出了利用A参量求解高频阻抗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该方法用于网络分析仪系统测量高频阻抗,并将其测试结果与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专用高频阻抗分析仪HP4191A及该公司最新展出的频谱、网络、阻抗分析仪HP4195A的测试结果作了比较,实践证明,该方法与传统的S参量法相比,大大拓宽了阻抗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精度(能自动地消除联接电缆的影响),且适用于被测件的同轴联接及非同轴联接。此方法对利用各种网络分析仪实现高阻测量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谐波传动共轭齿廓的运动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包络理论,通过建立谐波齿轮传动共轭齿廓分析的通用数学模型,在已知柔轮齿廓的条件下可求得与之共轭的刚轮理论齿廓的离散点,通过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求得刚轮的工作齿廓,并通过啮合区段干涉检验法来校验齿廓的重叠干涉,最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所求的刚、柔轮工作齿廓进行运动学仿真以验证所求工作齿廓的合理性,还通过实例对程序进行了验证。本文的方法为探索谐波齿轮用新型工作齿廓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并使小速比谐波齿轮传动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微纳卫星平台的应用需求、实现磁强计的微型化,针对巨磁阻抗(GMI)效应微磁强计的研制需求设计并研制了弱磁信号处理芯片.在分析GMI微磁强计构造的基础上,针对单机(微)小型化提出了弱磁信号处理电路芯片化的方案;结合空间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OI CMOS工艺的弱磁信号处理芯片.实测结果表明:基于所研制的弱磁信号处理芯片不仅实现了磁强计的微型化、集成化,而且具有良好的弱磁测量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谐波扰动促发方式下,观察二维超声速空气/空气自由扩散混合流中涡的形成及演化.考虑含空气组分扩散效应的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流项采用3阶迎风紧致格式离散,输运项采用6阶对称紧致格式离散,非定常时间推进采用3阶紧致存储显式Runge-Kutta方法.在无相差情形下,获得了大尺度基频涡结构的饱和、一次对并、二次对并、三涡对并等现象.在Mac=0.3低对流Mach数下,基频涡较饱满,但流向尺度较小.受空气真实气体特性影响,在Mac=0.8高对流Mach数下未发现涡/小激波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头盔伺服系统的主动柔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顾宏斌  吴东苏  刘晖 《航空学报》2012,33(5):928-939
 对头盔伺服系统(HMDPM)主动柔顺控制策略的主要内容——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力反馈和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进行轨迹规划,该方法利用并联机构(PM)分支杆长与运动平台位姿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力反馈信息和6-3UPS并联机构滑动杆动力学模型对头部运动进行预测,为头盔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提供期望轨迹;然后,基于头盔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进行了计算,设计了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在进行头部运动跟踪的同时,实现了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接触力的控制;最后,采用SimMechanics模块建立了HMDPM—人交互模型,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力反馈和滑动副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能实时地、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头部运动位置;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惯性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跟踪头部运动,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小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的接触力,降低执行机构的刚度、减少系统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使用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