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12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柱前壁旋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将多层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MLFIPWA)用于求解二维介质柱的电磁散射,给出了计算模型。在积分方程法求解电磁散射中,用快速非均匀平面波算法(FIPWA)对目标分层分组,附近区直接计算,非附近区通过聚合、转移和配置加速矩矢相乘,减小MLFIPWA的数值计算量。算例表明:MLFIPWA特别适于处理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  相似文献   
3.
应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对不同柱体截面尺度比H (H=3.8、1.9、1.2、0.9、0.7)的三棱柱在雷诺数Re=500条件下的尾流场进行定量测量。对尾流场进行定常和非定常分析,同时结合本征正交分解法和时间空间关联法,研究尺度比H对尾流场相干结构以及尾流场中涡街稳定运输区和涡街流向运输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棱柱尺度比H的减小对尾流宽度、尾涡形成长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旋涡脱落变慢,非定常性变弱。分析各阶模态对湍动能的贡献,发现随着尺度比H的减小,高阶模态湍动能占比之和有所增加。这就导致尾流场愈加不稳定,涡街稳定运输区域、涡街流向输运速率均减小。同时尾流宽度增大,尾流场阻力系数CD增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Fourier谱方法和有限差分的混合方法,对方型截面柱体的分离流及非定常涡动力学进行数值研究,特别是展向具有谐波型几何扰动对流动演化及受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e=100~150,在未引入扰动的柱体上/下表面处(而非前缘)流动发生局部分离,并形成分离泡.流动分离点随Re数增加是逐渐从后缘前移到前缘附近.沿展向引入扰动后,当Re=100时,在柱体表面产生流向与垂向涡量,甚至抑制了展向涡的发展.当波陡度(波高/波长)为0.167时,产生了类似于发夹涡的结构,此时柱体平均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幅值分别减小了9%和98%.并讨论了相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是最近在烟流显示实验中发现的尚未见诸于文献的新现象:在平板上垂直放置的方柱和凹面柱体迎风面的中部和上部存在较大的旋涡或涡对,这些涡在前壁流动区域生成,然后绕过立柱两侧,伸向下游,整个涡带形成马蹄形。其中对方柱等具有平直迎风面的立柱,主要是生成若干个单涡;而对具有凹型迎风面的 Y,V,U 截面立柱,则形成若干个涡对。涡对在前壁区域重复着生成,增长,猝裂的过程,具有较稳定的周期,其 Strouhal 数与下游卡门涡街的 Strouhal 数接近,而单涡则基本上是前壁驻涡。实验还表明,二维长柱体也存在这类现象。这些特性将对结构物产生新的静态和动态气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角柱体表面压力洞壁阻塞干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方柱前缘分离点处施加垂直来流速度方向的吹气控制下,方柱的气动噪声特性。对零度迎角下三维方柱进行了流场和声场特性研究,在固定吹气速度3 m/s和固定吹气速度比(吹气速度/来流速度=0.1)的控制条件下改变来流速度大小的情况,探究吹气降噪机理和吹气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湍流对长宽比B/D等于2和4的两种静止二维矩形柱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质(平均压力分布、脉动压力分布、气动力和压力相关)的影响,并从能谱的观点讨论了湍流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钟卫军  童创明  黄国荣  李烟 《上海航天》2009,26(5):24-27,60
将改进的截断奇异值分解算法用于线性分布的细金属柱体成像计算。在散射模型中引入多极子展开分析散射体间的耦合作用,考虑一、二次散射对模型进行简化;在线性反演算法中,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正则化方法处理算法中的不适定性,并对正则化参数选取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当选取的正则化参数合适时,该法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POD方法研究有限长正方形棱柱尾流的双稳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IV对高宽比为7的有限长正方形棱柱尾流和二维方柱尾流进行了测量。实验中雷诺数为9300。对流场进行了本征正交分解(POD),并分析了各阶模态对湍动能的贡献。基于瞬态流场重建中各阶模态的系数,比较了有限长棱柱尾流和二维柱体尾流的瞬态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二维柱体尾流中,代表着卡门涡街的1、2阶模态对湍动能的贡献占支配地位,达到了73.6%,而在有限长柱体尾流中,1、2阶模态的贡献仅为45.9%。后者的尾流中存在两种典型的流动形态:一种是1、2阶模态占主导的卡门涡街形态,类似于二维棱柱尾流;另一种是3阶或更高阶模态占主导的对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