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分析海上测控软件的技术和质量需求,设计生成各构件,并在软件体系结构层次上对构件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描述,统一定义接口,形成可复用构件库,使数据的互动和交换关系更为清晰,架构模型简单有效,有助于提高海上测控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  相似文献   
3.
机载嵌入式系统构件间依赖关系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和未来作战需求的变化,机栽系统的设计更偏向于机群间的公共资源统一分配和协同作战能力,能够动态加卸载构件构件系统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动态加卸载构件的整个周期中,动态依赖关系的分析与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依赖方案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依赖分析的方案,解决了使用动态依赖可能导致构件运行时依赖关系不满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介绍了有关文献中在温度变化影响协调误差方面的论点及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飞机大部件结合交点的协调问题尚存在的不足。分析了温滞和伪线膨胀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针对典型协调路线及其伪线膨胀曲线导出综合考虑温差、温滞和温滞差的协调误差计算公式。给定一定条件,把温差、温滞和温滞差的影响区分开,从而揭示它们对协调误差分别的和综合的影响,以便采取针对性强而经济的控温方案和控温技术条件,提高飞机大部件结合交点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杂航空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控加工与其他专业的复合加工技术,在新型航空结构件的生产中大量出现,例如复合材料构件、超塑成形钣金件、蜂窝芯体、焊接结构件,也要求其具有精确的曲面外形及孔系。新型飞机为了达到优异的机动性能、飞行性能、轻量化、长寿命、低成本制造等技术指标,对机身结构及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采用最先进、最前沿的设计技术与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A350XWB首飞、首架787-9梦想飞机开始总装、中国大飞机项目从工程设计转为工程研制,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世界航空业迎来了崭新的大飞机时代。本期"大飞机专刊"继续关注和报道大飞机先进技术,以飨读者。本期,封面文章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吴志恩研究员详细论述了A350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专稿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磊对民用飞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规划技术进  相似文献   
7.
"一代飞机、一代材料、一代工艺",请您为我们描述一下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在型号研制、材料和工艺方面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蒲永伟:材料是制造飞机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起着先导和基础作用。以复合材料为例,自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制件中,得到迅猛发展,其应用已由次承力件扩展到主承力件,其应用部位从尾翼扩展至机翼,直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工程结构(无论是静定的还是超静定的结构)的几何变形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了传统几何作图法的繁琐与不足,提出了建立在逆向思维方式和高等数学基础上的解析方法,比之几何法更中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廖文和  郑侃  孙连军  董松  张磊 《航空学报》2022,43(1):164-183
工业机器人正逐步应用于大型复杂构件的制造与装配领域,其加工稳定性是实现大型复杂构件高精、高效、高质量加工的基础,颤振抑制是实现机器人稳定加工的重要途径。与数控机床单一颤振类型不同,机器人加工颤振主要由再生型颤振和振型耦合型颤振构成,二者共同作用加剧了稳定性解析的复杂度。国内外学者在机器人加工颤振形成机理、颤振预测与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机器人加工颤振产生机理尚不明确、稳定性理论解析方法尚不全面、颤振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工程应用尚未普及,加工稳定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从机器人加工颤振机理、颤振规避方法、颤振抑制方法及加工稳定性应用案例分析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后续发展方向,可为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加工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柔性软件的基本概念,对柔性软件在测试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电机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为例.针对该测试系统应用的现场工况。运用软件梅件、软件总线和数据库等技术,从流程、数据和操作三方面人手.对电机试验规程进行分解、封装和数据分离,实现了电机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的柔性,满足了工程上对试验规程的添加、组合和分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