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97篇
航空   692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126篇
航天   2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在浮标式气动量仪上采用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测量内孔直线度。分析和研究了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设计制造了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及校准环。通过实例,对在浮标式气动量仪上用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测量内孔直线度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浮标式气动量仪上用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测量内孔直线度效率高、精度高。设计的多喷嘴气动直线度量针实用、可靠,完全满足客户要求,填补了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2.
3.
利用一种设计好的专用检具 ,使两束被检热电偶分别从检定炉的两端安装均可保证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 ,从而在不添置新设备的情况下 ,使检定热电偶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计算分析,得出在主次梁交叉部位负钢筋的合理排放位置,应为次梁负筋放在主梁负筋上面。  相似文献   
5.
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和实测试验方法,探讨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断裂过程中塑性铰几何转动因子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以3点弯曲梁理论分析解为例,计算了梁在塑性动态断裂过程中,其塑性铰转动因子的变化规律。该计算结果与3点弯曲梁动态断理解实验实测相一致。理论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梁的塑性铰转动因子具有几何与物理两种不同的本质含意,并可直接用于修正梁的塑性动态断裂的理论分析解。  相似文献   
6.
7.
马赛 《民航科技》2007,(4):81-83
本文通过举例说明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基础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柱与填充墙的拉结筋做法、砖混结构角部构造、主次梁交接处钢筋保护层等,探讨正确的处理方法,以提出经济、方便、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是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方案的一种基础动力,是为满足低费用高性能要求而提出的组合推进系统。它将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的优势融为一体,是一种适用于21世纪的新型具有自起飞能力的高超声速动力装置。本文就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其基本研究思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外星载微波辐射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载微波遥感已发展成为对地侦察和观测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重要手段。它不依赖于太阳作为照射源,在白天和黑夜都可以工作;具有穿透云层和在一定程度上穿透雨区的能力。不受天气的影响。因此微波遥感可以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与其它遥感手段相比.微波遥感除了具有上述的穿透云层和雨区的能力之外.甚至还能穿透一定深度的地表或植被,从而可以获取被植被覆盖的地面信息以及地表下一定深度目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陈涛  胡超  黄文虎 《宇航学报》2007,28(5):1199-1204
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采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带有柔性附件的航天器建立了中心刚体—柔性梁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调姿时带有柔性附件的航天器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给出了问题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基于Lyapunov方法证明了姿态的渐近稳定性。利用数值仿真过程讨论了卫星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仿真结果验证了变结构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