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566篇
航空   1627篇
航天技术   532篇
综合类   246篇
航天   7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魁  杨智春  谷迎松  周生喜 《航空学报》2020,41(9):223710-223710
提出一种新型的磁耦合变势能阱双稳态压电颤振能量收集器,设计了外部磁场作用下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双稳态构型,并利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实现了变势能阱技术,解释了变势能阱双稳态对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性能增强机理。建立了磁力-压电-气动弹性耦合的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非线性磁偶极模型以及平衡点稳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出现双稳态构型的参数条件。对磁耦合双稳态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双稳态构型能够使无磁力颤振能量收集系统的超临界颤振行为转变为亚临界颤振,发生极限环振动的风速能够降低50%以上,拓宽了能量收集器的有效工作风速范围,并分析了磁铁间距、磁偶极矩对能量收集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弹性支撑的外部磁铁的运动来自适应调节内外部磁铁之间的距离,达到变势能阱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双稳态的势能阱深度,使系统更容易发生双稳态势能阱间的跃迁运动,从而在双稳态的设计基础上,实现了能量收集工作风速范围和输出电功率的同步提升,为低风速下的能量收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2.
仲维国  郭有光  张凯 《航空学报》2020,41(3):623429-623429
为满足设定的太阳能飞机多日连续飞行条件,依据飞行过程中当前时刻的飞行高度、光伏输出功率、动力电池组余量等系统状态参数,研究如何分配动力电池组充放电和电推进系统输入等功率。所用策略立足于实时功率平衡,充分利用正午前后的光伏峰值功率用于飞机爬升及充电,在午后下滑过程中利用全部光伏输出,以最大化利用光伏资源;在光伏有效输出不足时则以一定的维持功率下滑,使能量的综合损失最小。方法能够提高以预定夜间飞行高度连续多日续航的成功率,提升飞行高度、纬度、季节范围或搭载能力,或者拓展这几种飞行条件的组合域,优化太阳能飞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塑料熔体充满型腔的过程中,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产生的形式和物理原因,进而讨论了对塑料制件成型及凝固过程中的影响。并提出降低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弹道交班自适应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兵 《上海航天》2007,24(5):31-34
为实现复合制导不同制导弹道的平滑过渡,用二阶吻合法设计了一不同制导律间的指令交接导引段。建立了自适应弹道交接导引算法的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较好的弹道过载平滑能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据Ту-154М变稳飞机的特点,主要进行了不同操纵器、不同控制律和不同显示画面的飞行试验研究。特别是通过中央杆和侧杆、电传系统不同控制律飞行品质特性之间、两种先进控制方案及不同显示方式的比较,不仅掌握了这方面的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还亲身体验到变稳飞机在发展仿真技术,新机预研及提高试飞员试飞技术和评定技术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erties of using the water Cherenkov technique to detect air showers in the few hundred GeV to 100 TeV energy range. The responses of a 6 m2 2 m deep water Cherenkov counter and that of a 6 m2 10cm thick scintillator-lead sandwich counter to air shower electrons and photons is described. The advantages of water Cherenkov detector is outlined. Its application to do VHE gamma ray astronomy is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ILAGRO telescope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Milagro, a water-Cherenkov detector to do gamma ray astronomy above 100 Gev, uses an existing pool 60m × 80m by 8m, located in the Jemez mountains near Los Alamos, NM. The threshold of the MILAGRO detector is comparable to atmospheric Cherenkov detectors, however it ha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se optical detectors. MILAGRO can operate 24 hours a day in all weather conditions and it has an open aperture which allows it to view the entire northern sky every day. These capabilities allow for a systematic all-sky survey to be done for the first time at these energies. MILAGRO will measure the Crab spectrum with high significance over a wide energy range, it will detect and measure the spectra from AGN's such as MRK 421 and it will search for short duration bursts from GRBs and possibly evaporating PBHs.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及其基本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阐述了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式、基本流程及其基本法律问题和目前的立法现状,弄清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从事电子商务还是IT产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进行相关的科研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建他激反激变换器方程及其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定浩 《航天控制》2002,20(3):58-65
引用文 [1 ]的思路 ,寻找他激反激变换器的运行状态特征参量 (磁通密度增量、剩余磁通密度和占空比 )与构成这一变换器的基本物理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首先阐明由于频率给定 ,他激反激变换器稳态运行时会出现无剩磁工况和有剩磁工况两种。而后确定这两种工况下 ,磁路等效储能空间单位体积每个周期的传输能量 (命名为“磁能传输密度”)。在这基础上 ,分别建立和解出他激反激变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稳定运行时应满足的方程。最后根据所得的解析解阐明这种变换器的特性。本文和文 [1 ],以磁路分析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反激变换器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1][2]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改进问题,深入地阐明了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某些特性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的设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设计控制系统,不但实用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最优性。并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对于提高系统的最优性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A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concept is considered for a tunnel/predictor display, which presents the command flight path and a specified future aircraft position in a 3-dimensional format to the pilot, for improving flight path control. A basic element of the proposed concept is the generation of common longitudinal-lateral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or-aircraft system for the crossover frequency region. Control coordination is supported by a dynamics similarity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late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or position in closed-loop pilot control actions. The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concept is considered to support the pilot in manual flight path control, directed at an enhancement of his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at a reduction of his workload. Results from pilot-in-the-loop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and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redictor concept with control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