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178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5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快速响应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动态试验,着重讨论了在实践中如何选择伪随机二位式最大长度序列(PRBS)参数的问陋,并提出快速响应系统PRBS参数选择的原则,使系统辨识精度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2.
GPCM控制气动伺服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脉冲编码调制(GPCM)控制是针对脉冲编码调制(PCM)控制气动系统中控制精度与控制范围、稳定性与快速性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本文建立了GPCM控制气动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云峰  缪栋 《上海航天》2006,23(3):7-10,64
为减小导弹电液伺服机构滑模变结构跟踪控制中的抖振,研究了一种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FS-MVSC)方法。给出了模糊滑模控制器的构成,以及模糊化、模糊规则与推理、反模糊化处理的方法。在保持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干扰不确定强鲁棒性的同时,可使系统具有较优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典型的推力矢量电波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参数摄动和加性扰动,采用模型参考鲁棒控制方法(MRRC),使系统对扰动不敏感。MRRC方法仅需要已知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而不必采用全状态反馈,同时比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算法简单。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必要的公式推导,证明了系统是渐进稳定的,并且仿真结果也验证了MRRC的有效理论分析和必要的公式推导,证明了系统是渐进稳定的,并且仿真结果也验证了MR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极丝、工作液、伺服控制和脉冲电源控制策略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发生断丝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减弱导弹电液伺服机构位置跟踪滑模控制(SMC)的抖振,提出了一种基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AFSMC)方法。通过在线调节输入变量论域和规则后件隶属度函数,可在不影响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性的情况下有效削弱滑模切换控制产生的抖振。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提高了电液伺服机构的跟踪控制精度。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天线分析仪控制系统研制过程中的硬件设计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轴角转换器控制卡的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个飞机承力操纵装置性能试验台的实现机理、采用的方案,有助于增加读者对液压系统、液压性能试验台及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了理论设计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基于液体静压导轨的大行程快刀伺服系统(最大加工行程30mm,行程4mm时频响不低于50Hz).首先,设计得到了基于液体静压导轨的大行程快刀伺服系统的结构模型和相关参数;接着,利用ANSYS/FLUENT软件对液体静压导轨的变形、模态以及油膜压力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并且将油膜刚度的理论计算值和仿真计算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导轨设计的可靠性;最后,选用能够满足要求的音圈电机、位置反馈装置以及功能强大的MPAC运动控制器等完成了控制系统的搭建.  相似文献   
10.
在载体大机动飞行背景下,要求惯性平台具备全姿态的功能。国内现有的三轴陀螺稳定平台(简称三轴平台)不具备全姿态的功能,在内框架增加了限位挡钉以限制内框架角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基于内框架角不能工作在接近于?90?的认识。为了准确描述全姿态条件下三轴平台的运动规律,本文指出了传统动力学推导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重新建立了三轴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了非奇异的全姿态伺服回路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姿态解耦方法,包括力矩解耦和转动惯量解耦。最后,针对转动惯量在框架转动过程中非定值的问题,提出了基于H∞控制理论的变增益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变增益控制器相对定常参数控制器可显著改善三轴平台伺服回路控制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