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1篇
  免费   1873篇
  国内免费   607篇
航空   2506篇
航天技术   1427篇
综合类   339篇
航天   1719篇
  2025年   44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某些战术导弹折叠翼快速展开特性测试技术。详细地介绍了测量方法、项目、数据处理和主要结果。试验是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座低速风洞中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获得的数据具有很高精度和可靠性,重复性也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编程思想的时间同步协议动态切换机制,设计了能够动态适配的时间同步协议切换框架,重点讨论了节点间相互通信、时间戳标记、协议切换、本地时间与全局时间的转换等4个关键问题,并且在TinyOS(Tiny Operating System,微操作系统)平台上对新机制进行了仿真验证,比较了新机制同2种主流时间同步协议之间的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新机制能实现时间同步协议的动态配置,提高协同效率,节省切换开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空间光学相机调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焦技术是空间光学相机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保证相机成像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造成相机离焦的主要因素,在调研分析国内外空间光学相机调焦方式的基础上,对相机调焦方式的选用原则进行了归纳,并介绍了常用调焦机构的基本结构形式和优缺点,以及具有发展前景的调焦光学元件,可为相机调焦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针对典型的电磁脉冲对航天器电缆耦合问题,建立了航天器场线耦合分析模型。在场分布计算方面,采用基于平均电参数和分析目标与 Yee网格不重合的边缘部分修正的改进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场线耦合方面,建立基于集总等效源模型的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模型,将外场在传输线上激励的分布电压源和电流源与传输线指数矩阵解耦,建立了集总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模型。采用分析模型分析运载内一根电缆受电磁脉冲影响的响应,结果表明,即使存在屏蔽作用,电磁脉冲在电缆上耦合的干扰足以损毁设备。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人工释能法迭代格式,并给出该迭代格式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和最佳释能时机,同时给出实现人工释能法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数值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6.
The problem of controlling an all-thruster spacecraft in the coupled translational-rotational motion in presence of actuators fault and/or failur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is used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predict the future behavior of the system. The fault/failure of the thrusters changes the mapping between the commanded forces to the thrusters and actual force/torque generated by the thruster system. Thus, the basic six degree-of-freedom kinetic equations are separated from this mapping and a set of neural networks are trained off-line to learn the kinetic equations. Then, two neural networks are attached to these trained networks in order to learn the thruster commands to force/torque mappings on-line. Different off-nominal conditions are modeled so that neural networks can detect any failure and fault, including scale factor and misalignment of thrusters. A simple model of the spacecraft relative motion is used in MPC to decrease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However, a precise model by the means of orbit propagation including different types of perturbation i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actual condition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control the all-thruster spacecraft with ON-OFF thrusters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ruster fault and/or failure.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轨航天器多对多在轨服务任务规划问题;建立了考虑燃料消耗和任务时长两个优化目标的高轨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一种Q学习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Q-learning-base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 QMGA)。首先;建立了基于四脉冲Lambert转移的多对多目标分配模型;并同时以速度脉冲和任务用时为目标函数;通过将问题解耦为轨道转移优化问题和目标分配优化问题实现了优化变量的降维;简化了计算过程。然后;结合Q学习提出了QMGA算法;采用Q学习在线更新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采用QMGA算法求解模型;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多目标遗传算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QMGA算法可以得到更优的任务规划结果;计算得到的总速度增量消耗和总任务时间分别平均比MGA计算得到的结果减少了6.2%和19.7%。这一结果证明强化学习方法可进一步赋能传统智能优化方法;从而提升航天器集群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方法对细粒度遥感船只检测识别精度较低;并且星载计算机算力有限;常用的浮点精度数据类型所带来的大量计算和存储需求使其难以满足模型在轨部署的需求。面向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量化的细粒度遥感船只快速目标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融合智能的检测网络;解决了“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的难题;可有效提高细粒度船只检测识别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模型量化方法对裁剪边界实现了优化;可有效提升在轨遥感图像检测识别速度。在多个数据集上的测试表明;所提出检测方法相比于现有研究实现了超过5.9%的最大精度提升;同时量化方法可实现1.2%的最大性能提升;可在降低模型计算量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精度;可适用于星载计算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陆地探测四号01星(LT4A)是全球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业务卫星;依赖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实现在轨导航;并首次工程化应用于地面精密定轨任务。对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的在轨表现和工程化设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星载BDS和GPS实测漏信号数据;进行了星载观测数据质量评估;并重点研究了利用星载高轨GNSS漏信号进行事后精密定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T4A星载高轨GNSS导航接收系统可稳定捕获和跟踪BDS B1I和GPS L1频点的导航信号;满足卫星在轨实时和地面事后定轨精度需求。采用星载BDS+GPS联合精密定轨;重叠轨道内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7m;三维优于3.07m;外符合精度径向优于1.81m;三维优于4.71m。针对高轨导航收星特点及卫星应用时效性需求;定轨系统可全流程自动化运行;保证轨道平滑及连续性;控制勒让德高阶误差引入;相关成果可应用于中国后续搭载GNSS接收机的高轨对地观测卫星计划。  相似文献   
10.
应用瞬态液晶测温技术对一种层板(针板)内壁面进行了详细的换热特性研究,实验分别测量了孔间距与冲击孔径比(S/D)为3.2,4.5和5.9,冲击雷诺数Re范围为10 000~40 000下的内表面换热特性,同时和传统层板换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板内壁面平均传热系数随着Re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孔间距增大而减小;同时给出了靶面和冲击面的平均努塞尔数Nu与冲击雷诺数Re及孔径比S/D的数学拟合准则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