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264篇
航空   1325篇
航天技术   491篇
综合类   150篇
航天   4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The performance of real-time (RT) precise positioning can be improved by utilizing observations from multipl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instead of one particular system. Since the end of 2012, BeiDou, independently established by China, began to provide operational services for use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s. In this study, a regional RT precise positioning system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GPS/BeiDou observations in Australia in providing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services for users. Fixing three hourly updated satellite orbits, RT correction messages are generated and broadcasted by processing RT observation/navigation data streams from the national network of GNSS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 in Australia (AUSCORS) at the server side. At the user side, RT PPP is realized by processing RT data streams and the RT correction messages received. RT clock offsets, for which the accuracy reached 0.07 and 0.28?ns for GPS and BeiDou, respectively, can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se corrections, an accuracy of 12.2, 30.0 and 45.6?cm in the North, East and Up directions was achieved for the BeiDou-only solution after 30 min while the GPS-only solution reached 5.1, 15.3 and 15.5?cm for the same components at the same time. A further improvement of 43.7, 36.9 and 45.0 percent in the three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was achieved for the combined GPS/BeiDou solution. After the initialization process, the North, East and Up positioning accuracies were 5.2, 8.1 and 17.8?cm, respectively, for the BeiDou-only solution, while 1.5, 3.0, and 4.7?cm for the GPS-only solution. However, we only noticed a 20.9% improvement in the East direc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GPS/BeiDou solution, while no improvements in the other directions were detected. It is expected that such improvements may become bigger with the increasing accuracy of the BeiDou-only solution.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普通的时间实验室的时频测量,实现自动测量和数据收集的基本系统方案,并以上海天文台原子时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实际可行的自动测量和数据收集系统,这个系统高性能、低价格,可应用于国内几乎所有的时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卫星VLBI观测时延和相位条纹旋转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卫星在绕地球或月球等星体运行时,为了跟踪和控制卫星就要时刻掌握其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卫星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描述关系变得复杂,目标卫星相对地球任意两个观测站的时间差(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相关条纹旋转)时刻都在改变.VLBI相关处理机是卫星观测和空间探测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原理以FX和XF两种相关模型处理观测数据.以FX相关模型为基础修正VLBI观测数据的时延补偿和相关条纹旋转的模型,提出对称“1/n Multiplier”时延补偿模型和条纹旋转模型,并且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操作和详细分析,对相关相位谱的剩余时延变化趋势和方差分布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优选时延补偿和条纹旋转模型.对于精确描述卫星轨道运动状态提供更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1][2]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改进问题,深入地阐明了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某些特性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的设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设计控制系统,不但实用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次时间最优控制的最优性。并用实例比较了各种方法,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对于提高系统的最优性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I show how general relativistic 3D radiation hydrodynamic equations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tensor formulation. Radiation quantities are differenti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fixed coordinates 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tter and radiation is described by the comoving frame quantities. The formulation is covariant, and can be applied to any coordinates or spacetime; I show the derivation for the Schwarzschild spacetime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6.
介绍航管信息 GPS时统系统的开发。描述系统方案设计、基于消息的异步存取技术、多线程技术和网络进程间通信技术 ,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技巧。  相似文献   
7.
考虑超快速加热引起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和表面热惯性特性,建立了带惯性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半无限体的动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方程组。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在半无限体内产生温度场和应力场,且热和应力呈波动输运机制。讨论了温升率或热惯性对半空间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比较弹性波波速与热波波速之比动态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MEMS)的微槽冷却系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微槽冷却系统用于微纳卫星热控设计时的特殊要求。讨论了表征微槽冷却系统性能的水力学系统和传热性能。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槽冷却系统可使大热流密度的热源芯片温度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能满足微纳卫星热控的要求。研究认为,压降和热阻均较小的深槽可在小泵功率时提供较优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考虑各向异性散射介质内的辐射传递方向,本文考察了辐射能的重新分配过程。利用射线踪迹法结合Hottel和Sarofim区域法推导了辐射传递系数(RTCs)。考虑一维各向异性参与性半透明灰介质。两边界表面为镜反射,一个表面半透明,另一个表面不透明。辐射传递系数用于计算辐射热源项。瞬态能量方程由全隐式控制容积法求解。外界辐射加热与对流冷却同时作用于边界表面。考虑四个线性散射相函数。以各向同性散射情况比较,研究不透明边界两侧发射特性和线性散射相函数对瞬态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散射与各向同性散射介质间的相对温度差异与散射不对称参数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刀刃法在轨MTF测量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采用刀刃法测量在轨遥感器的MTF。刀刃法MTF测量准确程度如何,需要有一个定量的客观的评价,文章用仿真的方法对MTF测量精度进行了检验,对于噪声对MTF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