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09篇
航天技术   47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xisting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s often perform less satisfactorily when deployed outside the regions where they were formulated. This necessitates the ne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scintillation models developed in one region using data data from other regions while documenting their relative errors. Due to its variation with elevation angle, frequency, other link paramete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 employed three years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of concurrently measured satellite radio beacons and tropospheric weather parameters to develop a location-based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 over the Earth-space path of Akure (7.17oN, 5.18oE), South-western Nigeria. The satellite beacon measurement used Tektronix Y400 NetTek Analyzer at 1 s integration time whil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namel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measured using Davis Vantage Vue weather station at 1 min integration tim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odel’s performance with nine (9) existing scintillation prediction models indicates that the best and worst performing models, in terms of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are the Statistical Temperature and Refractivity (STN) and direct physical and statistical prediction (DPSP) models with values 11.48 and 51.03 respectively. Also, worst month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pril, with respective enhancement and fade values of 0.88 and 0.90 dB for 0.01% exceedance, is the overall worst calendar month for amplitude scintillation.  相似文献   
2.
星载铷原子频标的可靠性强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爱民  陈循  张春华  董理 《宇航学报》2005,26(6):798-803
针对影响星载铷原子频标可靠性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星载铷原子频标可靠性的主要环境敏感应力,根据可靠性强化试验理论和星载铷原子频标的技术特点,设计了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依据此方案对新研制的某型星载铷原子频标工程样机实施了可靠性强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确定该型号铷原子频标样机工作极限、激发其潜在缺陷,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为实现星载铷原子频标的可靠性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本研究对同类高可靠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增长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二维小波变换及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二维离散小波变换的一般形式,在图像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二维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消噪和图像增强中的应用,同时给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分析进行医学图像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图像质量,有利于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基于Lamb波相控阵和图像增强方法的损伤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亚杰  袁慎芳  邱雷  蔡建  王强 《航空学报》2009,30(7):1325-1330
利用Lamb波和超声相控阵理论对结构进行损伤监测。选择合适的低频窄带激励信号,产生单一模式Lamb波,结合超声相控阵技术对结构进行多方位监测。针对原始损伤图像不完美的问题,研究基于点运算的对比度增强方法,改善图像质量,提高图像的可识别度和分辨率。在复合材料板结构和铝板结构中针对不同损伤类型的实验研究证明,运用图像增强技术后的损伤图像表征清晰、识别度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空间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节点的增多,以及容延迟容中断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空间DTN (DelayTolerant Network,容延迟网络)环境中各通信节点间的路由技术日益重要,相继出现了多种适用于DTN的路由技术.基于空间DTN的结构与特点,对CGR(Contact Graph Routing,接触图路由)算法以及基于编码的路由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针对空间DTN中CGR算法的缺点和不足,研究提出了基于NC(Network Coding,网络编码)的空间DTN中的CGR改进算法(NC-CGR),并通过仿真实验平台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CGR算法,NC-CGR算法在链路传输时延、传输包裹数目、中继缓存大小、链路丢包率等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方面均表现出较大优势,更适用于具有复杂拓扑、带宽受限、高动态特性的空间DTN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立体图像对的亮度差异问题和图像噪声问题研究图像的强化处理,图像预处理主要完成图像对极线校正和图像质量增强.极线校正部分以对极几何为基础研究立体图像对的校正算法.图像质量增强部分主要研究了立体图像对特有的亮度差异问题,并提出了应用直方图均衡化来校正亮度的方法.之后本文对图像噪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立体图像特点使用均值滤波和Gauss滤波平滑图像.在实验中,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各种飞行器大舵偏下出现的流动分离问题,在北航D4风洞对旨在消除舵面流动分离的舵面前缘吹气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了降低控制分离所用的吹气量,吹气点设置在舵面前缘气流分离点处.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分析了舵面绕流在吹气量由小变大过程中所经历的3个不同演化阶段;由测压得到的舵面压力分布则显示,前缘吹气造成的引射作用使前缘吸力峰随吹气量增大而增大,这是前缘吹气能够使舵面升力增大的主要机理.实验结果还表明,前缘吹气可明显提高舵面升力,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舵面阻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各种强化换热结构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通过比较圆柱扰流、圆锥扰流、三棱柱扰流、三棱锥扰流、四棱柱扰流、四棱锥扰流和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LVG(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等对自然对流换热的强化效果,发现:单种换热结构中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器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组合结构中直角三角翼叉排与圆柱扰流的混合排列换热效果最好,其能将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效果提高24.%.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维轴对称不可压缩层流N-S方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和SIMPLE算法,在雷诺数100~1300范围内,对轴对称周期性扩缩管的充分发展层流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不同雷诺数、几何外形与换热强度的关系,并利用场协同理论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取了层流态下扩缩管对流换热强度随雷诺数、几何尺寸变化的规律,对进一步研究扩缩管换热问题、探讨强化传热理论和发展换热技术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圆形微针肋进行了优化,设计了3种不同尾角的水滴形微针肋热沉,并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各热沉流动阻力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3种尾角针肋中,尾角为60°时减阻效果最好.水滴形针肋的流线型结构可以改善尾部流动分布,推迟流动由层流向过度区流的转变,且尾角越小效果越明显.不同体积流量下,水滴形针肋的最优尾角有所不同.在实验中,雷诺数范围在200~1000内,尾角为60°的水滴形针肋热沉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当尾角为30°时,太长的尾部结构受到下一排针肋的影响,造成较大的流动阻力,导致其整体换热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