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239篇
航天技术   408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脉冲测距引信的工作原理和DRFM的基本功能,设计了DRFM结构,DRFM通过对脉冲延时,达到对脉冲测距引信进行干扰使其早炸的目的,并提出了延时参数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卫星VLBI观测时延和相位条纹旋转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卫星在绕地球或月球等星体运行时,为了跟踪和控制卫星就要时刻掌握其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但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卫星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描述关系变得复杂,目标卫星相对地球任意两个观测站的时间差(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相关条纹旋转)时刻都在改变.VLBI相关处理机是卫星观测和空间探测极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原理以FX和XF两种相关模型处理观测数据.以FX相关模型为基础修正VLBI观测数据的时延补偿和相关条纹旋转的模型,提出对称“1/n Multiplier”时延补偿模型和条纹旋转模型,并且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操作和详细分析,对相关相位谱的剩余时延变化趋势和方差分布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优选时延补偿和条纹旋转模型.对于精确描述卫星轨道运动状态提供更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Poisson模型的湍流退化图像多帧迭代复原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航天空间技术的发展,空中目标的成像探测研究越来越重要。受大气湍流的干扰,观测到的目标图像是严重模糊的。为了从观察到的多帧含噪的湍流退化图像中将目标原图像有效地恢复出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统计模型的图像复原算法。跟据图像Poisson概率模型建立了有关多帧图像数据的对数似然函数,通过极大化该对数似然函数,推导出了目标图像及各帧图像点扩展函数的迭代求解关系。同时。将点扩展函数的支持域等先验条件有效地加入到迭代计算过程中,以便快速地利用迭代技术将目标图像和各帧点扩展函数估计出来。该算法能用少数帧图像极大程度地恢复出目标图像。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恢复效果和可靠性,对在强噪声污染条件下的湍流退化图像进行了恢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空中目标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刘剑锋  庄志洪  陈潜 《宇航学报》2005,26(4):466-470
工程上实现最佳引战配合要求导弹战斗部最大破片密度方向瞄准目标要害部位。基于一维相控阵引信的波束控制技术,推导了最佳起爆角和起爆延时算法,并研究了一种改进卡尔曼滤波方法在此算法中的应用。该滤波算法将球坐标系中导弹导引头的测量信息转换到直角坐标系下进行滤波,同时消除了由于坐标转换而引起的偏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算法的应用能得到很高的最佳起爆角和起爆延时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5.
邓启文  韦庆  李泽湘 《宇航学报》2006,27(2):196-200
如何保证稳定性和透明性是时延力反馈遥操作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把最简单的PID控制应用于这类系统,由绝对稳定的莱威林准则和电路阻尼理论推导出保系统稳定性和透明性的参数约束条件.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在时延6秒的情况下完成了硬结触曲面跟踪任务.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这种方法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6.
空间遥控作业系统的自适应无源控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遥控作业系统是实现空间危险环境中作业的有力手段。由于空间工作站和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讯时延,造成了遥控作业系统的不稳定和操作性能的降低。本文利用二端口网络理论,提出了可定量评价系统操作性能的指标函数,并导出操作性能最优(临场感状态)的无源控制算法,同时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出参数自调节的自适应无源控制器的结构。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无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遥控作业机器人系统的内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萍  李歧强  耿陪陪 《宇航学报》2006,27(4):735-739
针对空间遥控作业机器人系统通讯时延严重破坏系统性能的问题,为力反馈遥作业系统建立了内模结构,对系统的透明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控制器设计结果。给出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兼顾系统在时延下的稳定性和透明性,而且可以实现主从机械手速度与力的动静态跟踪,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力觉临场感。借助于内模结构,以透明性为目标的控制器设计独立于稳定性来进行,降低了设计的复杂度,增强了控制的灵活性。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solar wind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high-latitude ionospheric dynamic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 solar wind on the middle- and low-latitude ionosphere are much les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bservations that large perturb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low-latitude ionosphere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solar wind variations. In one event, a significant (20–30%) decrease of the midlatitude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over a large latitudinal range was related to a sudden drop in the solar wind pressure and a northward turning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nd the density decrease became larger at lower latitudes. In another event, periodic perturbations in the dayside equatorial ionospheric E × B drift and electrojet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the interplanetary electric field. Since the solar wind is always changing with time, it can be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mon source of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at middle- and low-latitud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ar wind variations and significant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space weather.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TECU左右;在北京时间0700之后,在较高纬度地区开始出现强列的电离层负相暴,并且该负相暴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在北京时间0700-0900之间,在低纬地区出现了电离层正相暴。在定时间内较高纬度地区的负相暴逐渐增强并向南移动而低纬地区的正相暴经历了增强到减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流层特大暴雨天气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气象活动对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利用时序叠加方法,通过对1958-1998年期间发生在武汉的5次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武汉上空电离层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特大暴雨能够引起低电离层,fbEs和,f0Es参量较明显地减小;(2)特大暴雨对电离层F区寻常波描迹的最低虚高h′F和电离层等效峰高hpF的参量也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雨量的增大这种影响作用也会增加;(3)特大暴雨对电离层其他参量影响甚弱或没有影响.本文认为,特大暴雨天气事件对电离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动力过程,特别是特大暴雨激发的或相伴的大气重力波、潮汐波和行星波等长周期大尺度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