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航空   270篇
航天技术   348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The present work is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hanging space weather condition over sub-auroral ionosphere during high solar activity year 2014. In view of this, the GPS based TEC along with Ionosonde data over Indian permanent scientific base “Maitri”, Antarctica (70°46′00″S, 11°43′56″E) has been utiliz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e of ionospheric responses to the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not only depended upon the status of high latitudinal electro-dynamic processes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results revel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type of ionospheric response in a single year but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quator-ward plasma transportation along with ionospheric compositional changes causes a negative ionospheric impact especially during summer and equinox seasons.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of pole-ward contraction of the oval region along with particle precipitation may lead to exhibit positive ionospheric response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plasma transportation direction has been validated with the help of convection boundary (HM boundary) deduced with the help of SuperDARN observations. The ground based ionosonde observations clearly provided the evidence of deep penetration of high energetic particles up to the E-layer heights which results a sudden and strong appearance of E-layer. The strengthening of E-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modification of auroral electrojet and field-aligned current system. Also, the sudden appearance of E-layer along with a decrease in F-layer electron density suggested the dominance of NO+ over O+ in a considered region under geomagnetic disturb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页地址映射的NAND Flash管理算法.该算法通过定义坏块表、对应表等结构,以及设计的坏块替换策略和虚拟页地址到实际物理页地址的转换算法,实现上层软件采用虚拟地址对NAND Flash的无坏块连续页地址访问.该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地址映射算法,能高效地对数据进行索引,占用SRAM空间较少,使系统达到高性能,并使得闪存使用的更加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4.
晶体管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是电子技术中求解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将模拟放大电路进行了新的分类,并且明确而系统地给出运用微变等效电路求解各类模拟放大电路动态指标Av、ri和γ0公式、解题难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采用辐射型CT算法的燃烧火焰温度发布重建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性能指标出发,综述了数据采集系统总结评价技术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对数据采集系统性能指标的两类分类方法 。  相似文献   
7.
根据WIND飞船的观测资料,讨论了2000年发生的南向磁场(BS)事件,分析了它们的源,发现12次事件中11次的源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运用从地球向太阳时间倒推的方法和LASCO,EIT195A的观测资料,确定了这些CME。它们都是快速CME,伴有行星际激波,都具有晕状(Halo)形态,它们在日面上发生的位置是在一个不对称的区域内。还分析了5个强南向磁场(BS≥20nT)事件,发现它们的CME源,或者具有很高的能量,或者抛射方向正对地球,或者是具有叠加效应的CME系列,分析表明,在我们所讨论的太阳活动高年,大的行星际扰动和强地磁暴与高速流的联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地磁急始年发生数周期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始年发生数的时间序列的周期特征,并对急始发生数的特征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对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急始发生数的周期规律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规律是有差异的.还进行了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数的相关性,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急始磁暴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显著相关.还对急始数与急始磁暴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89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强烈磁暴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上旬一个太阳超级活动区中多次特大耀斑引起的强磁暴群.联系源耀斑的等级、位置等讨论了磁暴形态特征.随着耀斑活动区位置由东向西旋转,磁暴的形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充分显示了磁暴形态特征有依赖于耀斑位置的中心子午线效应和东西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KD和BOLL指标对判断股价走势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在上交所上市的30支股票样本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对现今中国股票市场流行的两个技术指标(KD线和BOLL带)结合同期股价的实际走势加以分析,得出根据这两种指标判断所作的股价走势预测与实际股价走势相符的比例,探讨技术指标对判断股价走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