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航空   801篇
航天技术   271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2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十种典型的精密平面形状误差测量-分离方法的权函数及其零点,作了分析比较。按形状误差谐波抑制最小准则,论证了五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九点式正交逐次三点法、复合三点法、不对称二维混合法和不对称四点法优于其他方法,不对称四点法则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简介时钟脉冲细分技术的原理,着重分析其细分误差因素,给出了计算实际最大细分数的理论公式,并论述了光栅最大运动速度、时钟脉冲分频数和实际最大细分数之间的关系,对光栅信号时钟脉冲细分系统的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圆度仪误差分离装置研制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由程控型多齿分度台和高精度圆度仪组合而成的全自动误差分离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圆度仪主轴回转误差从被测工件测量结果中可靠分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圆度测量不确定度,本文对该装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经营者人力资本效用价值为主导的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多年,但一直未形成良好的激励体系。本文提出的以经营者人力资本效用价值为主导的激励模型是在企业效益分离的基础上,以股票期权和股票期股的组合方式设计的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纠错编码方法 ,用于资源卫星高密度数字磁记录器 ,使误码率由 10 -6降低到 10 -11,同时介绍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实现方案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承受横向载荷的复合板设计了一个自动的误差估计和网络加密过程,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此过程的有效性,结果证明所设计的过程能达到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摄动法和广义傅氏级数法分析了在中面载荷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矩形板后屈曲行为,对几种典型的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矩形板后屈曲行为给出了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载火箭模态试验仿真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吉宝  王建民 《宇航学报》2007,28(3):515-521
针对传统数学模型修改技术无法解决大型工程问题的局限性,为了实施模态试验仿真,提出一套适用于航天器复杂结构模型修改新技术,称之为子结构试验建模综合技术。简要综述在运载火箭模态试验仿真技术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介绍两个应用实例:一是CZ-2E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仿真与预示,用介绍的模态试验仿真技术成功地预示运载火箭模态参数,预示的模态与随后进行的实尺运载火箭模态试验所测到的模态非常一致,进而验证介绍的仿真技术的可靠性;另一个是CZ-2F载人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仿真,它为箭船耦合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可靠数学模型与数据。这两个大型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了运载火箭模态试验仿真技术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级间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松  郭凤美 《宇航学报》2002,23(4):47-51
本文对一种含固体燃气发生器的级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分离的总体方案,建立了级间段气体压强瞬变的数学模型和导弹两级的运动模型,并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级间段充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简要介绍了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并给出燃气发生器装药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对某型号导弹的计算,证明这种级间分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