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航空   1篇
航天技术   10篇
航天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3日06:03,欧洲航天局(ESA)"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团队最终确认"菲莱"(Philae)着陆器已附着在彗星表面,偏离预定位置"J"点1000多米,着陆器位于悬崖底部位置,光照严重不足,导致包裹的太阳电池片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但"菲莱"若干科学载荷工作正常,在主电池电量消耗至休眠电量前传回了关于67P/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以下简称67P彗星)的大量重要数据。目前,"菲莱"已处  相似文献   
2.
正2月12日,德国宇航中心宣布放弃同"菲莱"彗星着陆器联络的尝试。"菲莱"是首个在彗星上软着陆的人造探测器,2004年3月随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升空,2014年11月12日成功登上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但因着陆点位于一个陨石坑边缘的阴影中,"菲莱"在着陆3天后因电力不足进入休眠。随着彗星接近太阳,光照逐渐增多的"菲莱"曾苏醒过来,从去年6月13日起先后8次向地球传回信息,但  相似文献   
3.
庞之浩 《国际航空》2014,(10):74-77
2014年,国际空间探测活动十分活跃。欧洲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8月进入了彗星67P的近距轨道;美国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分别于9月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则计划在2014年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2。  相似文献   
4.
太空新航线     
“航天发展战略论坛”谋划20年后航天发展;英国海军“潮良”点防御导弹系统中期改装;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哈萨克斯坦首颗卫星失效;罗塞塔探测器被唤醒  相似文献   
5.
空间扫描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观测小行星“斯坦斯”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从8月4日起,开始向小行星“斯坦斯”靠近,并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其进行观测,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了解它的一些特性。“罗塞塔”于9月5日在距离“斯坦斯”800km的高度飞掠这颗小行星。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思飞 《航天》2010,(9):50-51
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3,(7):44-44
欧空局最近为其罗塞塔彗星探测器选定了新的发射日期,并确定了新的探测目标。该探测器原拟在今年1月份由阿里安5发射,目标是沃塔宁彗星。但由于阿里安5的一个新型号在去年12月首次发射时失败,欧空局为进行可靠性检查而取消了这次发射,并决定重新确定探测目标。新确定的发射日期为明年2月,目标是车里尤莫夫-吉拉斯曼科彗星,交会时间预计为2014年11月。探测器将向彗表发送一个着陆器,以开展分析。彗星据信含有太阳系数十亿年前形成时留下的原始物质。了解其化学成分可能会有助于人类认识地球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罗塞塔选定新发射日期…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3,(6):111-111
<正>据ESA网站10月15日报道,ESA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目前已经在深空中飞行了近10年,科学家已经准备激活星载设备,设定的唤醒时间为北京时间2014年1月20日10点。"罗塞塔"计划主要是针对彗星进行研究,科学家认为彗星上隐藏着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原始信息,可能是地球水资源的最终来源,甚至有研究认为彗星上携带的生命分子在撞击后被激活,高温高压环境也会促使复杂的分子形成,因此对彗星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7):8-9
抓住机会,留名彗星 2004年2月之前,您只要登录北京天文馆网站www.bjp.org.cn,在相关网页中成功注册,您的名字就将在2005年7月4日,搭载美国航字局“大冲撞”彗星探测器,抵达并永久地留在坦普尔1号彗星上。“大冲撞”探测器将对彗星内部进行探测,帮助科学家了解有关彗星组成和太阳系形成的信息。其使命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专属于科学家,每一位对太空充满好奇的人都可以参与。尽  相似文献   
10.
欧洲斥资10亿欧元的“罗塞塔”探测器在历经近3年的休眠后,于今年1月被成功唤醒。预计到8月,有望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开始对其表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并将在11月,向该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菲莱”号。这被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遴选为2014年最受瞩目的十大科技事件,并排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