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64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样条函数在轨道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已知现速度的情况下,用样条函数计算视加速度的新方法,避免了传统牛顿插值法的不可靠性及由此而产生轨道重构错误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用样条函数法重构的轨道精度明显优于牛顿插值法。  相似文献   
2.
袁越 《中国航天》2000,(10):28-30
由于运行位置的原因,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要‘相机行事”。适时发射可以使探测器在飞往火星时既省时,又省力。这样的机会一般每两年多才出现一次。为了加紧探索火星,美国几年前设立了火星勘测者计划,准备每遇一次机会就发射两颗探测器。1996年发射的头两颗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MGS)均顺利抵达目的地。1998年底和1999年初,美又相继发射了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和火星极区着陆器(MP)(统称火星勘测者1998),但这两颗探测器却在最后入轨和着陆的关头相继失踪,引起广人们对美国火星探索计划的强烈批评。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机载旁视SAR(合成孔径雷达)为例,对旁视SAR成像的信号处理方法和工作过程及采取的雷达空域稳定方法进行了描述。从成像处理和SAR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些主要系统性能能数和雷达参数选择的方法。提出了工程应用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孔径雷达(SAR)中,雷达与目标之间相对运动的精确知识是相干处理回波形成高方位分辨率图像的基础。因此,在SAR中,对未知运动目标的检测和成像成为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SAR中进行动目标检测的若干方法,包括反射率频移法、多视图像位移法和多天线多通道处理技术。还论述了动目标的定位和速率的估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ScanSAR处理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即是否必须考虑距离徒动,以及需要 的方位扫描值才可满足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反潜直升机海上搜潜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系统各部件的模型。通过建立合适的海浪模型,采用维纳滤波法设计出实用的海浪滤波器。设计了缆位稳定模态和缆高保持模态控制律,通过数学仿真,对控制律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试飞中通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8.
被西方称之为“鞭鞑者”(Flogger)的MiG-23是米格家族里的第三款声速战斗机,与MiG-25同属俄制第三代战斗机,虽然它的制造数量和知名度不如其前辈MiG-21“鱼窝”(Fishbed)系列,不过,作为第一款变后掠翼俄制战斗机,加上得MiG-23系列高达5047架的总生产量、出口超过2000架、20余个国家使用等优异纪录,使得“鞭鞑者”战斗机在现代战斗机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共视时间比对通过交换两地共视数据完成远距离高精度的时间比对。针对无地面通信网地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共视数据压缩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共视数据进行压缩,利用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对压缩后的共视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在无地面通信网的地区进行了共视时间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共视数据压缩方法具有较好的压缩效果,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无地面通信网的情况下的实时共视时间比对。  相似文献   
10.
空间站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复杂,同时体系架构又需要变换以适应不同的构型,这些特点都导致供配电系统供电母线之间可能存在潜通路。文章介绍了潜通路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步骤,同时结合空间站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对重要单机设备按照步骤进行了潜在路径、潜在时序、潜在标志等分析,对于出现的指令控制电路潜通路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潜通路人工分析方法在供配电系统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于后续航天器类似的设计及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