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96篇
航天技术   497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25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6,(11):48-48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10月17日向辛格总理表达了用本国飞船和火箭在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科塔将印度航天员送入太空的意愿。ISRO主席奈尔(也是航天委员会主席)以幻灯形式简要介绍了印进行载入航天的可能性。消息灵通的ISRO科学家说:“总理未表达任何反对意见。但会上并未做出做或不做的决定。我们还需向航天委员会或科学界进行介绍。事情将在3到6个月内确定下来。”总理办公室次日发布新闻称“总理10月17日审议了印度航天和原子能计划。航天委员会主席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做了详细报告。…对航天部开展载入航天计划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数据精确及降低普通费用的条件下,展望GPS的潜能,推动了意大利试飞机构(ALNET)着手证明以GPS在飞行试验活动中的进一步应用为目的研究工作。本文讨论的这项研究是介绍用C/A码飞行后的差分GPS。以前考虑到使用简单、不要求特别的军事许可、高精度、低经费,我们倾向于使用P码的GPS。就数据可靠性、精确性来讲,初步结果令人非常满意,这也促使ALNET将GPS应用于更多的飞行研究事务。  相似文献   
3.
可燃冰:未来能源的希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家发现,南海海域某些部位有可能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的结合物(CH·4H2O),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因它80%以上的成分是甲烷,故也有人叫天然气水合物为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合成的一种白色固态结晶物质,外观像冰。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中通常含有大量甲烷或其他碳氢气体,因此极易燃烧。而且,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所以被称为“可燃烧的冰”。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煤、石油、天然气产生的能量都多得多,而且在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沿海,耸立着一座高入云霄的活火山。那就是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在它的山麓下有两座城市,一座是庞贝城,在它北面约11千米处是名叫赫库莱尼恩的小城。公元79年8月24日,赫库莱尼恩小城的人们与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准备早餐。罗马时间早晨7时,突然一声巨响,浓雾及火光从维苏威火山山顶冲出。地动山摇,维苏威火山爆发了。赫库莱尼恩小城原本是个风景绝佳的小城,它坐落在由维苏威山流下的两条溪流之间的一个地角上。火山爆发时,从山上奔腾而下的熔岩和泥土混成的黏性热流,从山上滚滚而下,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火山灰烬,使这个小城从此从…  相似文献   
5.
经过紧张的安装、调试以及近半年来的试用,由意大利引进的SITTI内话系统5月在福州长乐机场顺利通过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6.
肖择 《上海航天》2006,23(1):26-26
2006年1月19日,美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预计该探测器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冥王星在太阳系中是离太阳最远和最小的行星,其质量仅为地球的0.24%。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将是人类第一个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7.
8.
英国《飞行国际》2007年5月29日报道:波音公司准备将KC-767加油机的研发计划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以应对今年中期开始交付的来自意大利和日本的订货以及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公布结果的美国空军KC—X计划的竞标。  相似文献   
9.
10.
晓月 《国际太空》2005,(7):29-29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5月10日报道,天文学家们成功地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的X射线观测卫星——“雨燕”(Swift),观测到了2个密度极大的质子星相撞的事件,而相撞的结果就是在宇宙中诞生一个密度相对较小的黑洞。两星相撞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γ射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