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12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制作比以前的体积更小的芯片,美国工业界和大学的科学家们都正在关注新一代集成电路的封装技术。 据美国惠普公司(HP)和洛杉矶加洲大学(UCLA)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已获得可能导致生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空管雷达是ATM(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监视空中飞行情况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确保飞行安全、实现雷达管制和提高空域容量的基础。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管雷达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射频大功率晶体管器件的成熟与商品化,空管雷达进入了全固态时代,国际上出现大量全固态、可无人值守的空管雷达。全固态空管雷达大量采用集成化、微电子化的设备,从而在系统可靠性、稳定性、自动化和商品化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使空管雷达发展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高可靠性多路传输总线通讯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路传输总线通讯接口(MBI)是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的通讯基石,航空电子系统的任一分系统都要通过MBI才能进入1553B总线通讯系统中。为提高MBI最关键的性能指标──可靠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优化MBI硬件电路设计。本文介绍了先进的混合集成电路芯片BUS61553的组成和功能,说明了采用该芯片实现高可靠性MBI的设计思想,并介绍了该MBI共享存贮器的划分方法与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介绍了对红外遥控信号的接收和处理。通过PIC12C509A芯片实现其编码解码功能,再通过串/并转换芯片74LS194实现8位的LED显示,从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两方面进行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可编程微波光子芯片是可以通过编程控制改变芯片功能,用于处理微波信号的光子芯片。它可以在同一芯片上软件定义不同的光学处理单元,以实现滤波、移相、延时等多种信号处理功能。相比于只能实现特定功能的专用微波光子芯片,可编程微波光子芯片功能可重构,可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等光电子系统中,提升系统灵活性。本文对可编程微波光子芯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其光路拓扑、主要实验结果和关键技术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介绍用于三相电动机缺相保护装置的设计方法,采用集成芯片TC783A为核心元件实现,有效地解决三相电动机其他保护元件的局限性。具有快速切断控制回路电源的功能及缺相指示和相序指示,试验证明系统工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在理想共面波导CPW(coplanar-waveguide)上周期性加载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开关,实现了4位Ka波段分布线式DMTL(distributed MEMS transmission line)移相器的建模和仿真。通过改变驱动电压来调整MEMS桥的高度,从而改变CPW的相速达到实时延迟。并采用HFSS全波分析和ADS电路分析工具,经仿真计算表明在38GHz以下移相器具有良好的移相精度(3°)、较低的插损(S21在-10dB以下)及回波损耗(S11〈-4dB),在弹载相控阵收发组件上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智能结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泽  余君才 《强度与环境》1998,(3):60-64,F003
对智能结构及其分类、技术基础、工作机理等,做了论述,阐述了智能结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主动结构的设计概念。指出智能结构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AM1707和DSP专业运动控制芯片PCL6045BL构成的三坐标测量机专用运动控制器。该方案符合I++DME通信协议,与众多上位机测量软件兼容,且已应用于三坐标测量机运动控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