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航空   1461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261篇
航天   3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对于多维数据特征识别和提取上存在不足的问题,在其改进模型嵌套式长短期记忆(NLSTM)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残差NLSTM网络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双层NLSTM网络代替残差块中的主网络,保留捷径连接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既能充分提取时序特征又能保证有用数据在网络层中的跳层传递,并融入注意力机制构建多层残差网络,注意力机制的使用能够选择出对预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在航空发动机退化实验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有效建立监测数据与发动机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剩余使用寿命预测误差较未改进残差结构方法平均降低10.8%,比未融入注意力机制方法平均降低18.9%,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振动研究室主要从事飞机结构最新动力学分析方法和动强度试验技术研究。该室由六个专业组组成,拥有40名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10名,高级工程师19名,研究员4名。各专业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防热瓦故障会使航天器的局部结构产牛热源,并在结构中形成温度场。应用热源温度场迭加法的解函数,解得结构温度历程,然后据此温度的变化率趋势判断出热源位置,在此基础上依据多点测最值构造出辨识参数用于热强度识别,通过对一薄壁结构模型算例的计算仿真,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论文工作为进一步开展热源诊断技术研究,提供了可资工程实践应用的数值算法体系以及有益的数值计算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空军某机场膨胀土施工的工程实践,利用数学模型对膨胀土的膨胀强度等级进行了判定,为场区内膨胀土的合理利用及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明国家建设部新颁发实施的我国首部《钢纤维混凝土》标准的编制目的、依据以及主要内容,并对该标准中的主要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用美国MTS公司的平面应变断裂韬度测试软件,对TC4合金进行KIC测试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8.
Φ355mm在役输油管线腐蚀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Φ355mm在役输油管线腐蚀检测结果,应用极值统计的二重指数分布公式,由小面积测量区上的最大已腐蚀壁厚值推算大面积上整个调查部位的最大已腐蚀壁厚值,然后,应用幂指数形式的局部腐蚀进展公式,来估计当最大已腐蚀壁厚达管材最小允许壁厚时的使用寿命,考虑防腐层的寿命后,得到腐蚀剩余寿命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大功率密封钮子开关的研制设计与计算方法,为国内微型化大功率密封钮子开关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位移-载荷随机复合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飞机的整体移动以达到消除因试验件变形而产生的加载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试验精度,解决了试验中的一大难题。双点载荷差动监控技术通过对两个被动约束点的载荷差进行监控,解决了疲劳试验中全机悬空软约束状态下被动加载点的加载精度控制问题,保证了试件的安全,提高了被动加载点的加载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