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航天技术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最近,曾因提出DNA是双螺旋结构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做梦可以消除大脑中的无用信息,使信息的传递正常、迅速、准确。并使脑力得以恢复。不论你多么用功,如果不做梦、不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那么大脑只是乱麻一堆。  相似文献   
2.
日渐明显的是,许多特异意识状态(ASC)和相关问题可以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许多这些主观的状态或现象原先被归类为本质上是宗教的或神秘主义的,因而作为非客观的、非物理性的或不属于普遍的观察而被排除于科学研究之外.这种态度正在改变.首先是因为主观——客观二分法的困境证明了意识的重要性;其次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发现主观状态的生理相关性成为可能——例如,现在可以通过快速眼动和脑电图记录探查和监督做梦.作为这些进展的结果,先前的这些神秘主义主题正转向科学证实和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张生 《飞碟探索》2010,(12):58-58
研究人员认为,沉睡中的理智或许并不能作为任何批判性思维的恰当工具,但是人类在沉睡中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不仅如此,做梦本身的目的之二,可能就是为清醒时困扰我们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