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航天技术   4篇
航天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S波自旋单态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研究了S波自旋单态和自旋三重态底夸克偶素衰变到D介子对。利用BaBar实验组测量得到的自旋三重态底夸克偶素衰变到D介子分支比的数据,发现自旋三重态底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矩阵元远小于理论预言,理论预言要比实验上限大20倍以上;得到S波自旋单态底夸克偶素衰变到粲夸克对的分支比的理论预言,可以进行实验测量从而研究色八重态矩阵元;得到S波自旋单态底夸克偶素衰变到D介子对的分支比的理论预言,与其他理论预言差异较大。这些预言可以通过BelleⅡ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到更多强子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面μ介子望远镜可以探测不同方向到达的宇宙线通量,得到从外空间入射的宇宙线受到不均匀结构的调制情况,判断CME的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大地磁暴前Nagoya台站东向和南向的探测数据存在固定的2h时间差,认为这是由两个入射方向的宇宙线粒子先后穿越CME结构引起的.分别计算了两个方向相同时间和南向相位后移2h后通量探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以及两种情形下通量差的变化幅度,定量描述了CME接近地球过程中两个方向通量的相关特征.通过比较发现,CME接近地球过程中,经过相位变换的两个方向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未经变换的情况,经过相位变换的两个方向的通量差幅度明显小于未经变换的情况;CME到达地球后,两种情形的相关系数和通量差幅度则趋于相同.对2003-2005年Kp=9的地磁暴事件的分析均发现了这种现象.对2006年12月14日大地磁暴前的μ介子通量特征进行了分析,也完全符合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4,(11):54-54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近日在底夸克实验中发现了两种新型粒子——DS3*和DS1*DS3*的自旋为3。这是首次观察到的包含一个粲夸克的自旋为3的粒子。在其他介子中,夸克可以以几种不同方式中的一种成形.使得粒子的自旋不到3,并使夸克的确切性质变得模糊不清。自旋达到3的粒子就不存在这种含糊状态,所以DS3*的确切构造很清晰。  相似文献   
4.
黎成龙 《航天》2009,(3):38-39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发表介子理论,用来解释原子核内的作用力,即把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强核力,是由一种名叫“介子”的粒子传导的。他预言介子的质量应在电子和质子之间,约为电子的200-300倍。  相似文献   
5.
介子来临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发表介子理论,用来解释原子核内的作用力,即把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强核力,是由一种名叫"介子"的粒子传导的.他预言介子的质量应在电子和质子之间,约为电子的200~300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