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14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给出汽心泵压头特性、汽心变化、泵内水力损失、集流器内压力分布和径向力等主要特性的计算方法和程序框图。该算法可用来估算新泵设计初始阶段的特性,亦可用来对现有泵的特性作近似验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明水泵性能试验微机自动处理系统的功能目标、性能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对分析处理软件的逻辑模型与功能层次模型进行了分析设计,提出了软件系统实现中两个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实际流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柱塞泵实际流量的准确求解是正确评价其容积效率和其流量脉动品质的关键。在应用数值积分法求取实际流量过程中,既考虑了柱这 油液的可压缩性及通过各个间隙的向外泄漏问题,又涉及到了油液经减振三角槽的倒灌问题,实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邻值的奇偶柱塞数的泵的实际流量脉动品质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4.
曾俊英 《航空学报》1989,10(10):534-539
 1.变量原理和供油量的一般计算公式 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径向液压力平衡,轴承负荷小,寿命高,且工作转速已可达40000~50000r/min,可实现由航空发动机直接传动,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航空发动帆燃油泵.现有的双作用叶片泵几乎都是定量泵,其供油量只能用外部回油调节,功率损失和发热量都很大。  相似文献   
5.
离心叶轮内稀释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超  吴玉林  戴江 《航空学报》1995,16(6):676-679
 对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液相和固相分别采用 k- ε湍流模型和代数颗粒流( AP)湍流模型并考虑了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用此模型结合 SIMPLE- C算法对离心叶轮内的稀释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颗粒对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输油泵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机械泵为例,选用压力为加速应力,采用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和威布尔分布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进行数据处理,求得产品的寿命及其可靠性特征值和加速系数,解决了泵类产品寿命试验长、费用高、不知其可靠性指标的难题,缩短寿命试验时间6倍。找出了产品的薄弱环节与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为改进和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定子过渡曲线的设计是高性能双作用叶片泵设计的技术关键。文中导出无固次形式的高次方定子过渡曲线的表达式,并计算和分析了几种典型高次方过渡曲线的特性。这种新型定子过渡曲线可对多个参数进行调查,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性能叶片泵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试验方法确定了汽心泵输出压力对进口节流阀开度阶跃变化的动态响应性能,并整理出动态数学模型,反验出汽心本身变化的规律,为评价汽心泵动态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氢涡轮泵转子轴向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氢涡轮泵转子轴向固有频率低于工作转速,可能发生轴向共振与自激振动。报告研究轴向振动的机理和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16-30
The piston pump is the key power component in the civil aircraft hydraulic system, and the most common pump used in the aviation field is the pressure compensated variable displacement type. In this review paper,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civil aircraft piston pump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s, and achievements by some research groups. Then, 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aircraft pump are reporte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urther, 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detail from six thrust areas: friction couples, noise reduction, inlet boost, thermal management, fault diagnosis and health management, and mechanical seal. Finally, th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ircraft pump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future schol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