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671篇
航空   1248篇
航天技术   412篇
综合类   225篇
航天   90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钛合金和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抗连续型激光烧蚀的损伤及温度分布特性,并从热效应影响角度对比分析了二者在抗激光损伤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钛合金,高反射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增强钛合金基底抗激光损伤的能力;在同等激光功率密度辐照下,陶瓷涂层材料能有效提升钛合金基底耐受激光辐照的时间长度。实验结果表明该陶瓷涂层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比钛合金高约5.8倍。实验发现陶瓷涂层温升速率高于钛合金,但由于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射特性,以及良好的热吸收和热传导特性,因此能使由激光辐照产生的热量在其表面较快地扩散,而降低向基底方向传导的程度,最终提升陶瓷涂层的抗激光损伤阈值。  相似文献   
2.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贾谊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谊是我国古代比较系统地提出教育思想的人之一。他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礼教为中心,以道德教育为目标,从而建构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他首倡胎教,他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理论与现代的胎教思想不谋而合。他强调环境对教育的重大影响,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品德,增长学识。在教与学这个矛盾中,他强调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并明确指出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VIEW设计曲线拟合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bVIEW图形化编程环境和软件分析库函数设计的曲线拟合仪,界面友好,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文中简要介绍利用NI虚拟仪器技术设计曲线拟合仪的方法,给出软件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案,对主要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颜丽 《上海航天》1995,(3):53-57
从防空导弹地面电源--热电池的热设计和工艺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电池工作寿命的因素,提出延长电池工作寿命的三条途径:合理控制热电池的内部热量;提高加热片的均匀性;合理选择外保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述了星载遥感器辐射定标设备的研制过程及其在模拟空间环境中的调试过程,试验证明了该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超快速加热引起传热过程的非傅立叶效应,基于线性热弹性理论和表面热惯性特性,建立了带惯性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半无限体的动态温度场、热应力场方程组。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快速加热在半无限体内产生温度场和应力场,且热和应力呈波动输运机制。讨论了温升率或热惯性对半空间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比较弹性波波速与热波波速之比动态热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氏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实验环境下,有无保护层的聚酰亚胺所受原子氧冲蚀作用进行了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数学物理模型中各参数对基蚀曲线形状的影响。从数值模拟结果和美国太空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数据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该项工作对航天器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Africano  John  Schildknecht  Thomas  Matney  Mark  Kervin  Paul  Stansbery  Eugene  Flury  Walter 《Space Debris》2000,2(4):357-369
Since more than 10 year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mall-size space debris is accumulating in the geosynchronous orbit (GEO), probably as the result of breakups. Two break-ups have been reported in GEO. The 1978 break-up of an EKRAN 2 satellite, SSN 10365, was identified in 1992, and in 1992 a Titan 3C Transtage, SSN 3432, break-up produced at least twenty observable pieces. Subsequently several nations performed optical surveys of the GEO region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observation campaigns. Such surveys suffer from the fact that the field of view of optical telescopes is small compared with the total area covered by the GEO ring. As a consequence only a small volume of the orbital element-magnitude-space is covered by each individual survey. Results from these surveys are thus affected by observational biases and therefore difficult to compa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search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The strategy optimizes the sampling for objects in orbits similar to the orbits of the known GEO population but does not exclude the detection of objects with other orbital planes. A properly designed common search strategy clearly eases the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different groups and the extrapolation from the sparse (biased) samples to the entire GEO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tudies 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space radiation, space motion sickn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brain-function, the car diovascular, endocrine hormones, immunity, skeletal and muscle systems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gravity medicine and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to space deconditioning,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